A6: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6期 总第6274期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6期  下一期
以“行+”特色课程群传承“行知”文化——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萍 发布日期:2023-04-06 15:45:49

“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说明了教育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积极践行办学基因中的“行知”文化,传承“行知”底蕴,在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彰显“行”文化,形成校本“行+”特色课程群。


一、实践与探索


1.建构课程体系


学校的课程建设依托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和“手脑并用”教育思想,围绕“人人都是小行家”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健康身心、高尚德行、智慧头脑、审美修养、创造能力和国际理解的未来世界公民”为育人目标确立了4Y课程理念,建设“行+”特色课程群。(课程体系如图)

 


2.完善课程内容


(1)“行+”社团课程


学校打造了以行健、行善、行思、行雅、行创为代表的五育并举“行+”特色校本课程,抓住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要素。


“行健”课程群包括空手道课程、高尔夫课程、正念心理课程等,实现了体育学科的延伸,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行善”课程群包括《三字经》课程、故事绘本阅读课程、国学赏析课程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行思”课程群包括创新思维课程、魔方达人课程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培养逻辑思维,打造智慧头脑。“行雅”课程群兼具美术和音乐综合类学科课程要求,包括手绘、衍纸艺术、合唱等,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行创”课程群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提高解决问题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2)“行走的小行家”实践课程


“行走的小行家”五大课外实践活动基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匹配适宜的场馆,由学校德育工作者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其学习内容有机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美德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创新教育等内容。


“行走的小行家”社会实践课程所选的“行家基地”(即教育场馆)分为明德基地、善思基地、行健基地、品雅基地和乐创基地,内容分为“学习目标、行家宝库、行家任务、行家手札、行家反馈”五个板块。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需要通过“知、践、悟、评”这四个学习过程,独立或亲子合作挑战实践任务,完成充实而有趣的“小行家”之旅。


3.保障课程实施


落实素养,聚焦学科 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组织教师在学习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讨各自学科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科发展方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学科实施重心从课堂效率转向课程效益。


依据标准,细化目标 由教导处和德育处牵头,以学科教研组和各大年级组班主任为单位,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学科教学指南、学期课程纲要,加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研制,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聚焦课堂,持续改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坚持落实“行健、行善、行思、行雅、行创”的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目标,调整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调整教学的起点、坡度和速度,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转变方式,综合学习 引导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关注过程,多元评价 重点组织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


4.落实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课程实施评价中教师是课程实践者,在评价中占主导作用;学生是体验者,在评价中占主体地位。另外,学校还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主要通过校本评价完成。学校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拟借助“小行家成长E站”这一校本信息化评价平台来提升课程评价效率,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定期更新评价指标和动态改进评价机制等。


学校以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小行家成长E站”工作试点学校为契机,结合区“‘新陶行知’学生发展综合评价项目”,根据“行+”德育与内容体系,将“善、思、健、雅、创”五大育人目标作为一级评价指标,根据教育内容设定二级与三级指标,初步打造了“行+”德育评价体系框架。


二、思考与展望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将课程从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体现课程结构的完善


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跨学科融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3.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内容力求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特性。


4.重视课程实施的变革


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特色课程群建设,为国家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创新人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