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5期 总第6269期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5期  下一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段培磊 发布日期:2023-03-24 15:25:15

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及主动参与的程度无疑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一个富有吸引力、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能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更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趣味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探究新知。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一课时,我采用人物竞猜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先用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展示“白衣天使”抗疫、“人民英雄”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二组图片展示女足赛场、《雷锋日记》;第三组图片展示我校某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奖状、学校合唱团获县教育比赛一等奖的奖杯。接下来,我让学生依据提供的线索进行人物竞猜。此刻他们的好奇心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答。最后,我追问:“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他们生命的共同之处,好吗?”学生不约而同地举手发言,提出了有意义、平凡、伟大等关键词。此时,我顺势导入要学习的课题。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


二、时政热点导入,引人入胜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内容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要结合课题内容,恰当地选取当前的热点新闻或热门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解最新的主流价值观。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公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疫情又开始在全球蔓延。虽然我国一些大城市也不时有境外病例输入,但是我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依旧井然有序,并未因为疫情受到太大的影响。”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人民能够生活如常?”学生答:“因为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母亲,我们的信心来自祖国的强大。”教师接着说:“同学们说得对,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就让我们带着这个话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教师运用疫情防控这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热点话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针对疫情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在对比中深深体悟国家的强盛与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借助故事导入,柳暗花明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材因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单调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快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另辟蹊径,依据课题内容灵活地采用导入方式。借助故事导入新课,用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向他们提出一些小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思考。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义务”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本村一位大爷在县里做生意的故事,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他的生意一直不好,但是他每年都坚持向国家纳税。我问学生:“大爷家境一般,他应该交税吗?为什么?”接着我又讲了电影《红海行动》,问学生:“你觉得军人的职责是什么?军人这个职业是否应得到全社会的敬佩呢?为什么?”通过此类故事导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思考中明白了故事蕴含的深意。


四、层递问题导入,升华认识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中依据不同课题设置导入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遵循他们的思维特点,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解决此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时,我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导入,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我:“2020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发生了什么?”生:“暴发了新冠疫情。”我:“这年冬天的一场疫情打破了昔日的宁静,但现在山河无恙、岁月静好,那么我们国家是怎样打赢这场战疫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抗疫图鉴》)接着出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都有哪些人参与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来?②他们都做了什么?③他们这样做的动力来自哪里?这样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形成前后呼应的递进式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遵循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五、开门见山导入,简明扼要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开始的引子,时间不宜过长,若导入过于啰唆,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所授课题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导语时力求精简,迅速准确地切入课题,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促进民族团结”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同学们,你们赞不赞同促进民族团结?为什么?”生:“赞同,民族团结可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繁荣发展。”我:“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这很好,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深化认识和行动。”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地直接展示课题,简明扼要地直奔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对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的艺术性、适度性与时效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渴求中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