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5期 总第6269期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5期  下一期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建 发布日期:2023-03-24 15:16:40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两大关键因素,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双向合力。近年来,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习共同体”这一崭新的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学者认为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融入家校共育,将会促进家校共育迈进新的阶段。但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缺乏理论的指导与支撑,构建之路困难重重。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其对儿童发展环境的分类结果来分析当前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现实状况,以期探索出一条合理的构建路径。


一、家校学习共同体及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家校学习共同体指由家庭与学校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是一种新型的家校共育形式,它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性,受社会结构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社区等。


布朗芬布伦纳是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儿童生长发展的环境犹如生态系统,是一个嵌套式的组织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互相作用并对个体产生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家庭和学校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二者相互作用并影响儿童的发展。根据不同部分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程度,布朗芬布伦纳对各个部分进行了归类,将其划分为:宏观系统、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及时间维度。从此视角出发,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应从宏观、外层、中间、微观这四大系统入手,强化各系统间的交互性。


二、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面临的问题


1.微观系统下单向循环的关系模式


微观系统包含了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如家庭和学校。在该系统中所有关系都是双向的,不只是成人的行为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儿童的行为也会影响成人。但是,当下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体系尚不完整,出现了单向循环,即教师将儿童的各种行为反馈给家长,家长再根据教师的反馈开展家庭教育,但往往不会主动再向教师反馈,教师只有通过儿童在校的表现来评估家校沟通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儿童行为向家长做出的反馈往往令部分家长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进而害怕和老师交流。


2.中间系统下无效不平等的沟通关系


中间系统是儿童发展生态系统中的第二环,是指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微观系统之间如果有较积极紧密的联系,儿童的发展则会实现最优化,反之就可能产生消极的结果。根据该理论,家校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中间系统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两个微观系统交互作用的产物。在强调家校合作的当下,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家校沟通频繁、无效,以及沟通地位不平等等问题,这就导致教师主动发起的家校合作变成了一种无效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3.外层系统下资源利用不全


外层系统是儿童发展生态系统中的第三环,是指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如家长的工作、社区环境等。但家校学习共同体也会受到该系统的影响,比如,在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家长擅长的知识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无论是校方还是家长,都极少利用社区、多媒体等资源来促进儿童成长发展。


4.宏观系统下构建观念薄弱


宏观系统包含了整个社会环境及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虽然当下加强家校合作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却鲜有人将二者相结合,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这就使得宏观系统下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


三、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探索


1.构建双向反馈与分享模式,优化微观系统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的是影响儿童生长发展的各环境因素间的有效交互。家校共同体中的反馈包括教师的反馈和家长的反馈。教师要将儿童的行为表现以及学校对此所采取的干预策略、方法等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家长也要把儿童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教师,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交流中选择最适合儿童的干预策略,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在沟通中及时优化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当需要针对儿童的行为展开家校沟通时,教师有必要向家长说明沟通的原因,让家长意识到学校是和他们统一战线的,避免部分家长出现焦虑心理。


2.搭建平等有效的沟通体系,强化中间系统关系


笔者认为,在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建立平等的沟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使家长信服,同时也要给予家长表达的空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高质量的家校沟通体系。有效的交流能够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促进互相信任、相对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


3.建立双向互惠的资源网络,助推外层系统扩建


家校资源的互相利用 无论是儿童还是家校学习共同体,都是在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寻求资源以获得成长与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搭建,实质上是一种“向文化而生”的过程。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的目的,就是要让家庭和学校通过合作合力搭建起家校学习共同体。教师合理利用家长资源,结合家长所擅长的领域或所拥有的资源,适当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当然,资源的利用是双向的,教师在合理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也要创设条件和环境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难题,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社区资源的利用 社区资源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可以在节日期间与社区联合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例如腊八节期间,学校、家庭、社区可以合作组织活动,强化儿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儿童活动经验。


4.革新家校关系构建观念,推动宏观系统发展


个体行为会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要想成功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就要让学校和家庭有理念支撑,只有双方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但是,当下大部分家校关系的建立都是由校方单方面发起,而家长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建立家校合作的意识。因此,学校应革新家校合作的观念,以期与家长共同探索搭建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合理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家长的合作意识,有效促进儿童在宏观系统下的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