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5期 总第6269期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5期  下一期
促进家长深度参与,构建家校社共育新生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香玉 发布日期:2023-03-24 15:15:4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与家庭、社区面临一系列教育难题和挑战。原有的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家校合作的需求,单靠学校、社会的力量也无法完成社会赋予教育的特殊使命。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是时候展开通力合作了。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儿童,家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学校。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分离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如何打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通道,建立有家长深度参与的家、校、社合作的教育体系,是我们一直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一、建立合作机制,实现理念认同


探索规划先行—平台铺路—项目驱动—共育共赢的合作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从低层次性、短时效性的单向活动转变为分工明确、持续性强的多向活动模式,形成家、校、社三方平等参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加大区域科研与服务支持,打开“围墙”办教育。成立家校育人特色实验项目,设立区级家、校、社合作研究项目,宣传项目探索中的典型经验。探索“双减”背景下家长成长的新路径,促进家长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搭建家长互助式活动实践平台,形成家长自荐自评、互荐互评的评价体系。


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针对家长需求,聘请教育、法律等专家,分析家庭教育难点与热点问题,普及科学教育观,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创设和谐关系,统一教育目标


创设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主题活动,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打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壁垒,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全面成长。同时以项目的运作推进家校分工与合作,使家长实现从旁观者到合伙人的角色转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家校合作模式转变。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由“幕后”走向“台前”。家长越多参与,对学校教育就越理解,也就更能够与学校统一教育目标。


三、开发家长资源,创新教育形式


探索家校协同赋能学生成长的教育新生态,研发多元课程,加强家长队伍建设。通过对家委会成员选举流程化、长时段学期工作和短时段教学活动标准化的探索,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常态化。合理开发家长资源,组织开展家长讲师团、家长志愿者、家长义工、家长工作室等项目,充分利用家长的专业优势和社会阅历,引导其参与学校课程的融合开发。比如,开展“家长教育大讲堂”“家教名师校园行”“家长教育沙龙”等活动,构建全覆盖、立体式的家庭教育网络;开展“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家长合格证”“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等绘本领读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家庭活动,成为解决问题的小能手;等等。


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将自身擅长领域内的知识或理念传播、推广给学校,与教师合力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高年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准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心理调适、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指导、隔代养育问题的研究等,以专业引领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四、促进深度合作,达成教育共识


坚持挖掘学校特色,宣传优秀家长事迹,建设校外家庭教育基地,举办家长节,设立社区家庭服务站,开通网上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堂,持续开展亲子交流、实践探究等活动,不断丰富家庭教育辅导课程。同时,借助线下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和线上名家品牌课程资源库等推动家、校、社共育系统的建立。


家校共育的关键是“共”,宗旨在“育”。“共”决定了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家长应该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情感上与学校达成共识,深度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双方建立彼此信任、团结合作的关系。因为只有彼此信任、深度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实现“育”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已日趋常态化、制度化和契约化。要想真正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实现家长全员参与、全面参与、持续参与的合作形式。


总之,学校要想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就应当回归家校关系的原点,直面家校合作难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思考家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家校共同体的建设。“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家校同心携手,改变的是家长,温暖的是儿童,和谐的是家庭,共赢的是社会!祖国的未来有多重要,教育就有多重要!对儿童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战场”。在教育的这条路上,家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学生不仅有学校的良好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用心培养。相信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共育、齐心协力,定能为儿童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儿童播种下好习惯的种子,将来收获好性格、好成绩的果实。


愿所有儿童都能乘着教育的翅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共育中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