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 用好家校沟通平台共享孩子成长快乐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5期 总第4130期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5期  下一期
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
来源:响水县七套中心小学 作者:梅金余 发布日期:2010-12-30 16:44: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重要窗口,但对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建构来说,其量的积累和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方式的形成都不足以和课外阅读相比。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文化积累和建构的主要途径。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读书的家庭氛围,也就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看课外书时经常囫囫吞枣,享受不到课外阅读的快乐。另外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学校只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让农村孩子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引导,让孩子充满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常的所见所闻。老师还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创设阅读条件,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出色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一)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 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
     (二)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室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室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授之以渔,让孩子会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擅长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定书、定时和定量。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搜集信息资料可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开卷有益”,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农村孩子同样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