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走进小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探究高考生物复习有效课堂的建立
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来源:如皋市黄岱小学 作者:崔桂根 发布日期:2010-12-20 15:20:24

     语文作为一门具体的素质培养学科,是社会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未来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以培养理念化与理想化的人才为核心,甚少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教育环境,这就漠视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
     时代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良好个性,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手段之一。语文可以塑造良好个性,如勇于创新、坚韧意志等,这些将使每个人终身受益。
     一、尊重学生人格和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培养提供可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民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其个体需要,才能真正形成心灵交流,才能真正步入民主教育。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怎样能以简单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本质,我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表现在对其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学习需要的满足,表现在让其自由发挥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幸福感、成就感。
     有些教师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对学生冷嘲热讽、训斥甚至体罚,这必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最终,要么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创伤,要么使学生盲目服从教师权威。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少一些伤害;多一点信任,少一些怀疑;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苛求。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发展并养成健康个性。
     二、教师个性化教学,为学生个性的塑造打下基础
     每个语文教师都可借助个性化教学去吸引、打动、感染学生,使其在美的享受中接受语言熏陶,提高表达能力,从而形成独特个性。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开辟一片特色教学新天地。语文课堂是教师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学生如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每个教师只要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必能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养成。
     三、用感悟替代讲解,让个性由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注重同类的教育,却忽视了个体差异的现象。而每一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各有千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才能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去感悟,以各自的方式构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带来的快乐,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乐园。
     四、用作文体验生活,反思自我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我每次给学生布置题目,尽量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点选择题目,选题不限文体和形式,这样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了一个“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们展示个性,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出现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象,学生才能展示自己多姿多彩的个性。
     五、多元评价,完善学生独特个性
     传统评价体制重在指不足,找差距,压制个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横向比较,使得学生觉得自己永远低于他人,从而丧失自信心,失去奋进动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形成。
     语文课程评价应该一改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会拥有更多评议权,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完善,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