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普及“三项教育”提升办学品位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如何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来源:响水县大有中心小学 作者:张军 发布日期:2010-12-20 11:15:09

     一个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有意地、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科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认为,要养成良好科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其他学科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们将探析一下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一、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学习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才能发展其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并无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之,学生习惯于从老师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主动探究精神就萎缩了。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主探究,自主寻找答案。当然老师并非是游离学生之外“袖手旁观”的,他们也要做不可缺少的指导。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这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二)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三) 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四) 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感知,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感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
    (五)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应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本质。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目的。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
     四、养成踏实完成实验设计的习惯
     有的同学,在实验时根本就不按照实验设计进行,随心所欲,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踏实完成实验设计的习惯。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正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走了弯路,这时学生对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为教师补充讲解的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且,学生从这一亲历过程中仍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五、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结论,即使得到结论有时也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纠错,因为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踏实做好实验设计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我们在长期教育教学中,要从点滴做起,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