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1期 总第6162期 2022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1期  下一期
变构教研机制落实强师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卫新 陈宏 发布日期:2022-06-13 16:24:13

今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成为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处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学校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通州实验学校以责任文化涵育学校精神,以“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为价值取向,提出人民教师不论在怎样的现实环境中,都要坚守“教书育人,造福一方”的神圣职责,以此提振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归属感,协力同心,推动学校优质发展。


学校立足内涵发展,让校本教研回到以团队“合力”促进教师个体“四力”(教学力、研学力、协同力、执行力)提升、促进学生成长的真教研状态;以“教足教好”保障“学足学好”,以课堂提质增效保障“双减”行动落实。


一、课堂变构,力推“悟学”课模,提升“教学力”


学校改变从改课开始,课堂改变从教师开始。学校管理团队把优质发展的突破点锁定在课堂变构、关注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教学力的提升,关注师生今后的发展。学校为此制订的发展策略是:倡导智慧教学,追求“轻负高效”的教学之路,逐步构建从教到学,从传授到参与,从规训到自主,从注入到探究的课堂,主要的切入点就是力推“悟学课堂”课模。


“悟学课堂”是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的研究成果,由时任校长姚卫新领衔研究开发。教学流程由自主预学、合作导学、达标悟学渐进式三大环节构成,以达成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为最终归宿。引入“悟学课堂”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努力追求将传统的教师“主导”角色归为“引导”角色,追求在学生“悟学”的推动下实现教师的“悟教”和自我成长,从而打造“有效教学动车组”。


二、研程变构,深耕精研环节,提升“研学力”


精研是教研的深耕环节,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教师研学力的提升。精研是新教研行动体系中每周例行的一个独立环节,与集体备课、公开教学、定向互听、阅读沙龙等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包括基于务求实用原则的“同步精研”、基于形成序列原则的“系统精研”、基于问题导向原则的“解疑精研”和基于科研导向原则的“理论精研”。


集体备课,重在“面”的规划、“线”的梳理、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备课文本内容的“过堂会审”,而精研,重在“点”的推敲,在文本的基础上侧重于操作层面的精细探讨和“解剖麻雀”式的深究。公开课,更倾向于上新授课型。精研课环节纳入了对日常教学占比不小、对教学质量影响巨大的习题讲评课、复习课等“冷”课型,使得教研的内容更加系统化。


三、导向变构,强调团队精神,提升“协同力”


学校将校本教研的重心放在提倡教师间的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共进上,通过组织积极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创设教师间互研、互学、互帮、互比的平台,形成和谐相处、紧密协作的教研活动氛围,营造协同共进的教研精神文化,培育认真负责的教研行动质态。


导向的变构必然会带来评价体系的变构。学校将团队考核置于核心位置,将团队的整体成绩作为关键的考核指标,可以极大地提升凝聚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师生的成长。


四、系统变构,整合“十大行动”,提升“执行力”


校本教研成败的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支持度、参与度与行动力度的高低。


课堂变构、研程变构与导向变构是学校教研机制变构的核心。变构价值的最大化有赖于教学常规工作的支撑。学校从教学常规工作“十大行动”的整合入手:专题培训开悟教新风、信息技术搭研学平台、公开教学作研讨剖析、集体备课促同研共进、定向互听助共研生根、阅读沙龙积研教理论、优课评比展课研素质、课程开发提综合师能、作业“专研”助“双减”落地、过程管理保教研实效。


学校将教研机制的变构与全面工作系统的建构互融互通,互为支撑,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员工的执行力。一是通过职代会、业务学习等形式组织讨论学习;二是管理层人员分工参加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强调骨干教师的领头和把关作用;三是研究范围拓展到晨读、晚自修、作业、社会实践等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以及“日日清”学习目标管理研究等全方位、接地气、务实效的研究;四是通过随堂听课、学情调查等形式随时了解教学案与课堂教学实际的“咬合”状况;五是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台账制度和资源库;六是倡导教后反思,每月出一期教育教学简报。


近日,学校申报的“‘双减’背景下学校教研机制的变构”被确定为宿迁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立项项目,并推荐参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此前,该项目的1.0版“基于悟学的新教研实践”被评为泗洪县2021年度改革创新奖。


指向内涵发展的教研机制变构促进了教育生态改变,助力教师由平凡走向非凡。学校的教研文化由教师的“独立思考”走向“同伴互助”;由教师的“单打独斗”走向“多边互动”“抱团发展”;由面对课改潮流的“涛声依旧”走向对教育规律的“主动探究”和对教学策略的“灵活创新”。
未来,学校将继续钻研,优化教研理念,扩宽教研思路,使教研文化向纵深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