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5期 总第6128期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5期  下一期
读写结合关系浅思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兴林 发布日期:2022-03-21 13:56:55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阐明了阅读和写作之间有必要联系。但具体有什么样的关系?是等比还是正比?是不是吸收越多,倾吐水平越高?是不是阅读量越大,写作能力越强?我们倡导读写结合,读中有写,以读促写,那什么样的阅读能够促成更好的倾吐?倾吐能够为阅读做什么呢?我们不禁冒出这些疑惑。


笔者通过关注读写外在行为下所隐藏的心智活动,发现阅读和写作有以下关系。


一、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汪潮在《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相关研究》中得出结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不是确定性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负相关,所以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不会达到显著水平。只有除去负相关的有关变量条件,阅读和写作之间才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给语文教学的启示在于:一方面,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基于这种联系,有意识地利用读写结合,发挥这种内在联系的作用,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另一方面,阅读和写作之间并不存在自然的密切联系,要加深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程度,需要有目的有策略地运用相关教学策略促进读写结合的效果。


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读写相关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学生写作好就是因为阅读好,也不能说一个学生阅读好是因为写作好。


二、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多方面共性


从形式上来说,阅读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写作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过程,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从内容上来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以生活经验、思想认识和心理水平为基础;从要素来分析,阅读和写作都有素材、结构、表达方式等因素;从学习的程序看来,它们都是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循序渐进。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认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研究表明,读写两种能力在大脑神经的生理结构上,共享同一区域,拥有大量的共同“图式”。这些存在大量信息和知识集合的“图式”越多,学习迁移会越容易发生。由此可以知道,阅读与写作还存在共同生理基础。


三、阅读和写作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阅读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从字词到句段逐步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与作者进行对话,这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一是从上一个学习过程中探索到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沟通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素材、如何布局、如何表达的,这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过程恰好相反,前一个过程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过程。比如我们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理解了某些词句的意思或表达的妙处,抑或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理解词句是感悟语言文字,写批注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如果写读后感,那么就是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之上,自己围绕中心谋篇布局。这就是读写结合的内在转化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在一个具体的读写活动中,每个人既是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读者,又是建构文本意义的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转换,使得结果的进程交替。所有的读写活动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既认知文本意义,又生成文本意义。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读与写在意义建构中交融,作者、读者会在读写一体中成为意义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些内在联系表明,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语文课程标准》也从多种层面对我们教学活动中的读写结合提供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无论从哪种层面和角度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结合,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