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1期 总第6101期 2022年01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1期  下一期
灵活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思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阙旭菁 发布日期:2022-01-03 09:01:00

数学课堂上经常用到比较法,即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又有差异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辨析异同,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比较法的运用,能够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突破思维定式,尤其在凸显知识本质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数学教师除了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比较法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比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意愿和动力,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难以提升。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和实现目标的决心。


例如教学“认识公顷”时,笔者就尝试运用比较法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笔者从复习已知的面积单位开始,有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把这段话补充完整:“红红离开了面积是90(  )的家,迈着欢快的步子来到了占地面积约7000(  )的光明小学。”学生都选择了“平方米”作单位,这是符合实情的正确选择。接下来,笔者又出示无锡著名景点鼋头渚的风景照并提出问题:“无锡市鼋头渚公园的面积为500(  ),这里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学生前后比较,如果填“平方米”,说明面积比光明小学还要小,肯定不对,但这已经是学过的最大面积单位了,那么该填什么呢?这时,笔者适时出示几幅图片,显示如下信息:无锡市图书馆建筑面积2.7公顷、无锡灵山胜景占地面积约30公顷……学生一下子关注到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顺势揭题。


二、比较,突破定式激活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用某种习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这叫思维定式。当思维定式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致时,会产生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思维的发展;而当思维定式与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差异或相悖时,则会抑制思维的发展,形成负迁移。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积极的思辨能力,提高认知深度和广度,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有“画高”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高的理解往往是垂直于地面的线,由于这种思维定式,学生时常会把三角形的高画得和水平线垂直。(如下图)

 


显然,学生没有理解数学上的“高”是相对于对应底边而言的。如何消除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反复比较中真正理解意义,即通过改变三角形底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高是与其底的位置相对的,而非固定的。创设就近连接水管、铺路架桥等生活情境,让学生使用高的概念进行判断、检验,与生活中的高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深刻领会三角形高的本质属性了。


使用直观的图像结合本质规律的教学,采用变式题组的类比、与生活实际的比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局限的认识,建立全面正确的认知。


三、比较,加深认识凸显本质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不能理解透彻,这时运用比较法也能帮上大忙。


例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笔者就是运用分类比较法来帮助学生感悟概念本质的。先让学生任意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将所画的图形进行分类。其间,笔者利用课件演示直线的性质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多次比较,逐步统一分类标准,即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这样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个人到小组,再从小组到全班的渐进式认识过程,在观察、讨论和教师的启发中,逐步达成分类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提供了认知工具。


又如教学“正比例”时,笔者通过设计不同的场景,丰富学生的感知,有效推动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了观察法、比较法与归纳法等数学学习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训练,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定义和使用场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当y∶x=k(一定)时,我们就说y与x成正比例关系。


四、比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平均数、百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都是因为比较的需要而产生的,教学中可以用比较法来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有一道题是求三条丝带长度的平均数,三条丝带颜色不同,长短各异,而且数据差异较大,学生无法用简便的“移多补少法”来解决。题目重在巩固用计算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笔者在对教材深入研读后,结合习题元素的特点,利用彩条图的优势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理解平均数的基本特点。另外,敏感性也是平均数的一大特性,即单组数据中任意一个数据发生变化,无论多微小,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都会发生变化。设计一组变式练习,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平均数的敏感性,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均数的本质。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比较,不仅能够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考虑运用变式练习,帮助学生通过“变”与“不变”的比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升辨别、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品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