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E 教山东•技术拾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9期 总第6014期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9期  下一期
依托信息技术助力语文课堂教学变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崔培红 发布日期:2021-05-24 08:40:44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我国科技实力的持续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逐步实现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使信息技术真正与教学相融合。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之一,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有力助手,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也将成为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类型,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在微机课、音乐课上应用,语文教学也完全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使课堂教学由教师的单一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学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调动,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说明文《苏州园林》时,可以播放苏州园林的景观视频,并插入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聆听优美课文的同时,欣赏园林美景。虽然大部分学生未亲临苏州园林,但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欣赏和想象中仔细体味,从而产生一种热爱之情、赞美之情。在课堂上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也能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氛围,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语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几乎贯穿每个课时。很多时候由于语文教师本身的声音条件所限,不规范的个人朗读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引导。而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通过配乐录音进行抑扬顿挫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朗诵示范资源的引导下,更快地进入文本情境,更好地投入情感去朗读文本,体验主旨。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还可以丰富和充实语文文本的情感教学。


电影、电视、音频、短视频等都可以为朗读训练提供示范材料和手段,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都是优秀的范例,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示范和熏陶,能够使学生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心理学专家朱作仁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扩大学生吸收量的关键在于扩大其阅读范围,阅读总量增加,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随之加快,最终阅读效率得以提高,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提供了条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将大量优秀教学资源带入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


理解知识的速度与感知的结果是否全面、是否正确有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耳闻目睹教学内容的“事实”,进入情境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能够较快理解教学内容,缩短了掌握知识的时间。例如,在教授《故乡》一文时,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变化,理解作品塑造这一形象的深层意义,从而探究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我在设计课件时,先后展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图片,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并充满兴趣地去探究人物变化的原因。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借以教师的口才和有条理的分析,实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然而这种方式通常会受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语文素养的限制。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以保证向学生讲授充足且准确的知识内容,然而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集图、文、声于一体,给学生以视、听、触等多重感官体验,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教学情境,并配上教师适机的提问,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将信息技术广泛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思想,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课程整合途径和方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