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9期 总第6014期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9期  下一期
家校共育数字化对促进学生成长的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倩 发布日期:2021-05-24 13:58:0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不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学习型家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思想,掌握正确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同步开展家校共育数字化进程,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家校共育数字化应用意义
 

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的运用,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交流。


每周一直播课后,家长和教师就在班级群中针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刚开始,有家长不理解,认为观看直播、写观后感、交流讨论占用了大量时间,坚持观看了几期直播后,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少。


这个过程中,家长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教育学生时轻松多了。如今,家长们都养成了习惯,每周一不用班主任提醒都能自觉收看直播,参与学习。


2.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家校共育不是给学生施加压力,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疲于奔波,而是为了让学生持续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并通过家长的有益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比如有的学生内向,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教师很难对其表现密切关注,家校共育的数字化联动,就能有效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并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和针对性训练,引导孩子勇敢表达想法。


3.优化学习资源


家校共育数字化的实施,让教师和家长借助互联网搜索并获取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不一定与课本知识衔接,但能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比如,教师可分享适合当前年龄段阅读的书籍,培育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从获取的内容里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家校共育数字化的作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无法正常开学,学生只能线上学习,但家中的学习氛围无法与教室中的学习氛围相提并论,这就需要家长监督孩子。


教师布置作业,需要家长及时反馈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学校线上学习与家庭线下督促的联动方式,保证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二、家校共育数字化的实施对策
 

1.提高家长的重视度


在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实施中,每位家长要提高认识,树立培育孩子良好人格的正确教育目标,努力形成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为主的共育格局[2]。


比如,学校每周发布一次不同年级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家长应配合、督促、协助孩子完成并将照片反馈到平台上,为教师的指导、点评、建议提供依据;家长应每周积极收看家庭教育或健康教育专家视频直播,努力提高家长胜任力,运用平台的辅助功能,切实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2.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


采用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同步,以质性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是保证家校共育有效性的关键。依靠数字化手段,教师与家长能及时交流沟通,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又让教师掌握学生回家后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线上解疑释惑学生不懂的问题,解决家长在教育上遇到的问题。


3.注重因材施教


很多时候,教师无法对学生全方位关注,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在学校时遇到的困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勇于挑战的积极心态[3]。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学习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如,大多数学校的早读或午读都要求大声朗读,但有些学生习惯默读,认为默读能加深印象,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的习惯向教师说明,而教师也要适时理解,做到因材施教。


4.加强实践锻炼
 

实践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也是检验家校共育实施成果的舞台。


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专家针对学校教学内容,按照低、中、高年级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向家长传达,低年级学生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化亲子关系。


这个过程,能够让家长直观发现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问题,让家长思考如何改进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借助数字化平台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为如何更好促进孩子成长出谋划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实施,并不是强化学生的管理和压制学生的成长空间,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家长发展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学生在幸福轻松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艳艳.数字化对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探讨[J].新校园,2017(4):47.


[2]赖晓英.家校共育,让宅家学习的脚步不停息[J].四川教育,2020(4):34.
 

[3]张继明.四化协同家校共育[J].基础教育·教研,2017(5):140.
 

[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家校合作的国际化经验与本土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项目“家校共育数字化对家长家庭教育主动性的影响”(课题编号:AHA180015-02050)的阶段性成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