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9期 总第6014期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9期  下一期
深耕·生根——“数字画像”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新征 发布日期:2021-05-24 10:52:11

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与评价制度的推陈出新,教育大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举措与指导性意见让学校的教育、管理与评价发生了改变,学校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解决当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性格特点、不一样的接受能力。以往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往往过多关注结果性评价,表象化呈现、手工化操作居多,所做的评价针对性、科学性不强,同时也忽视了过程性、增值性与综合性评价。


面对这些困难及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深做细,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如何真正确立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如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这就需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借助技术的力量革新评价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増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清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清英”)以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用户建模、标签挖掘、画像聚类、可视化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为支撑,基于学生的学籍信息、学习行为、运动健康、考勤情况、心理分析、兴趣爱好、阅读等大数据,构建学生的自画像,形成既是“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全过程评价,又是学生在校六年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评价,进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的生涯规划、学习规划、课程服务和特需服务等。
 

一、基于“学情图谱”,改进学业评价的结果性


“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与认识自我”是清英以评价为抓手,进行课程、教学、阅读、健康改革的基础,因为每个人都要成长为自成者、为他者和领导者,人人都要长成一棵叫作“自己”的树。为此,学校制订了“五个一”评价标准:每位学生都有一份个性化成长计划、一份个性化课程表、一份基于诊断的个性化作业系统、一份基于学业的个性化诊断报告、一项基于兴趣发展的项目式学习。
 

以往,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都是一张试卷定乾坤,分析试卷也只是简单的答疑解惑,浮于表面,很难开出个性化的“处方单”。现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各个学科根据教学内容制订评价量表,给出具体细致的描述性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由任课教师给出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学业评价提供日常数据。
 

例如,王同学在低年级时成绩还不错,但到了中高年级,成绩在班级里渐渐处于中下水平,她自己也慢慢地自卑起来,觉得自己花了别人两倍的时间也换不来好成绩,对学习慢慢失去了信心。但是,自从学校变革评价标准后,教师们将正向激励评价的规则告诉她,只要平时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自主学习、综合实践等方面每月评价均能得到“良”,平时成绩就能得到“优”。这对王同学来说都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所以她放下了思想包袱,调整了心态,很快找回自信心,学习状态和积极性都有了变化,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又如,孙同学曾经最薄弱的学科是数学,她一直认为只要刷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然而题海战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学业评测系统后,每次测验后都能精准分析薄弱之处,给出精确诊断,让每个学生都能知道自己该把力气花在基础题还是中等题练习上,学习时间上也有了调整,将一部分时间拿来整理错题与总结反思,不再漫无目的地盲目刷题。信息化手段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孙同学对学习重拾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用诊断性评价,就像医生的望闻问切,根据大数据对每个学生做出精准分析,为每个学生开出个性化的“处方单”,给出适切的“用药标准”,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向更明确。
 

二、基于“动态成长”,强化德育评价的过程性


德育评价历来都是评价中的一个难题。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改变教育评价的单一性,改变以往的结果性评价,要建立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基于这样的导向,清英在建构自己的德育动态成长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经常会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混为一谈,道德品质是具有主观性的,而行为规范是可以通过引导培养的。很多德育评价是不能通过考试量化评分的,但对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体现的品行是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所以通过活动过程性记录完善“五育”评价体系更是德育评价中的难点。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生态链、课堂的教与学、人的思维方式及评价手段都会发生变化,但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不会改变。每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单中的德育评价只是给出了一个结果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科学、不客观的。清英根据学生校园内学习生活制订了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配套资源,构建了丰富的“五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围绕指标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将“生活与哲学”“生活中的数学”等渗透进学科德育,更为难得的是,让学生的德育评价在社会实践、校园节日和升旗仪式等典礼仪式中体现,并通过记载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用数字化手段通过动态式的成长过程来促进德育评价的改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三、基于“个性发展”,探索综合评价的增值性


每个学生的天赋千差万别,那么,现行的评价标准在规定动作之外是否还有自选动作甚至是自创动作?作为一所成长中的民办学校,清英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满意,在学生评价上也必须作出新的思考、新的变革。


学校的质量与口碑和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清英紧扣学生的个性发展,寻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创设了丰富的课程群组,用课程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发展,除了“清英好声音”、中国文化节、外国文化节、书包节、换牙节、单车节、童话课程等普适课程外,还有很多个性化的专设课程、社团课程和职业体验课程,如银行、邮局、机场、基金会、邮局、保险公司、典当行、超市、股票交易所、影院等职业体验课程和班级岗位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微社会”中都能拥有相应的岗位,并通过岗位职责体验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合作交流、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清英从数年前就开始探索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也曾做过多种尝试与改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创新了评价的途径与方式,从之前的魔法棒积分评价到班优大师的评价,最终发现任何一种评价方式均有利有弊,很难满足学校对学生学业、健康、心理、阅读、德育等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瓶颈,学校在探索评价方式过程中,依托腾讯智慧校园平台的数字画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出增值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清楚记录着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的全过程。一个学生犹如一棵小树苗,可以在各种课程与各种活动结束后获得相应的评价与积分,通过小水滴能量来获取增值性评价,后台则通过数据来分析该学生在某一方面素养的提升值,这样家长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素养特别突出,也可以看出在某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各种能力素养的形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