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河南•教师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8期 总第6008期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8期  下一期
处理问题不能只究对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贾慧娟 发布日期:2021-05-10 10:45:43

前不久两个教师来找我,请教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说起他们正在解决的一个学生问题。起因是某同学被举报说脏话,刚开始教师按班规处理,那名学生不认错,也不接受教师的处理结果。教师就请学生妈妈来学校,结果母子大吵一顿;又请学生爸爸来学校,爸爸认为不是大事,还说学生有错,教师处理也有问题。两位教师平时工作踏实努力,对学生用心负责,此时学生不承认,家长不认可,两位教师很崩溃、委屈。这种事情在校很常见,但也说明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仅需要责任心,还要有智慧,要讲究沟通技巧。
 

一、处理学生问题要有度
 

班规的约束是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但也要理解学生天性活泼。如果学生言行过分,教师有必要严厉批评;如果是学生的不自觉行为,问题较轻,教师可及时提醒并告知学生正确做法。


案例中的学生是被其他学生举报的(本人不赞成把学生训练成打小报告的人),教师可以和学生沟通,告诉他说话带脏字极不文明。如果学生说脏话还不自知,说明他已成习惯。教师要明白学生可能是受家庭成员习惯影响,耳濡目染才导致。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社会在进步,我们素养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举止文明。家人的不好习惯是旧时代缺少高标准要求造成的,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比上辈人优秀,希望他今后有意识使用文明用语。这样谈,比纠缠学生对错更有价值,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为了自己好。


二、请家长要有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少不了请家长参与,那么什么时候请?请来了谈什么?怎么谈?这里面是有技巧的。
一般,我会在学生发生品质性问题或者学生之间有碰撞伤害的情况下请家长。针对学生异于平时的行为,我多用电话和家长沟通。
 

事件中学生因说脏话被请家长,个人觉得“小题大做”。我还遇到过教师请家长到校后,谈的是学生上课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试问,请家长来是为了“告学生状”还是让家长到教室做助教?这样请家长的结果,学生不高兴,家长心里有看法,师生关系自然越来越差,个别学生还会失掉对教师的敬畏心。


请家长到校解决问题,首先要感谢家长放下工作到校支持学校教学。其次找出学生身上可圈可点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让家长看到学生“孺子可教”,家长对后面的教师建议才会欣然接受。


切忌家长来了,教师一股脑地抖落学生毛病、问题,表达不满情绪。这种情况下,家长再因面子问题,很容易发生冲突。
 

三、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遇到学生有情绪,一定有内在原因。要带着同理心对待学生情绪,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等学生情绪平复下来,再去探讨处理问题的方法。保持彼此边界,给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学生也会慢慢学着对自己负责。
 

教学工作中,有十种儿童情绪管理法可运用,分别是认知法、共情法、接纳法、体验法、表扬法、批评法、积分法、契约法、系统脱敏法、宣泄法。分享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为什么这样想?我期待教师怎样对我?思考过后,方法自然而来。
 

不争对错,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责任心和爱心,教育自然有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