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运用BYOD优化课堂教学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吕贞 发布日期:2021-05-10 09:32:35 |
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空间,在这里,师生的智慧与创新在教育信息化的助力下共同演绎着一曲美妙的课堂之歌。笔者认为,当前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依据教学的规律,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设计,而BYOD的运用正是实现课堂教学智慧提升的途径之一。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个人和学生的家庭中几乎都已具备拥有智能终端的条件,且BYOD教学具有简便、有效的特点,极具推广价值。以下是笔者结合学校BYOD课题组的具体实践工作,对如何运用BYOD优化课堂教学的分析。 一、运用BYOD优化学生学情分析 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中国几千年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做好学情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传统的学情分析依靠纯手工操作,耗时长且具有偶发不准确性,而在大数据时代,借助BYOD得以实现以“教师发布问卷—学生作答—获取数据分析”为流程的学情分析,教师能快速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基础情况,以此来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课题组的英语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运用BYOD完成朗读和阅读等相应作业,系统可以自动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也能便捷地得知学生的预习情况。物理教师运用BYOD提前发布问卷,从问卷自动生成的分析结果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的接触、感受和认知情况。
二、运用BYOD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运用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来实现“教师的导”,更需要做出有新意、有亮点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实现“学生的学”。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关键点:好奇心、挑战性、参与度。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过程进行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细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实验原理,收获知识。
2.为学生设置挑战性任务 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不再满足于解决简单的问题,而更趋向于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感受成功、增加自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教师能运用BYOD在课堂上更好地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语言模仿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成员曾亚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趣配音”App,充分利用其中便利的网络资源和齐全的功能配置,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开口、大胆尝试,挑战各种不可能,“声”临其境,使学生的听力成绩和口语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当下的学生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喜欢即时的肯定和频繁的奖励,更喜欢参与的“游戏”模式而不是旁观的“待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前,学校面临一个两难问题,即既要满足学生的信息时代属性,又要避免学生携带电子产品进校园。因此,学校出资配备了50台平板电脑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课题组的各位成员充分利用平板电脑与智慧黑板的互动功能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设置填空、判断正误、分类等练习题,学生用平板电脑答题,实现人人参与、自做自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设置随机问答、限时训练和趣味竞争等游戏模式的学习任务,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平板电脑绘制思维导图完成自助小结;等等。这些均增强了课堂的挑战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师讲解课堂练习时更方便、快捷。 三、运用BYOD优化学习方法指导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培养和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BYOD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用电子工具、合作学习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各学科教师可以布置只需要有视频和音频录制功能的BYOD设备即可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小实验、口语作业、制作思维导图等。运用设备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总之,教师将BYOD运用于各教学环节,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智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运用‘BYOD’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终结性成果(课题编号:XJK18BJC030)】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