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教山东•技术拾萃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农村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亮 发布日期:2021-04-26 14:56:27 |
近年来,人工智能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重视。中小学校纷纷引进各种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农村学校也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人工智能教室的打造、硬件设备的完善、课程教材的开发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如何让人工智能教育之花在农村校园绽放,多数农村学校仍然比较迷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己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将谈一谈在农村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做法和认识。 一、课程整合,为人工智能教学打造坚实基础
经过论证和研讨,学校发现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编程内容和人工智能课程中的编程内容具有相通性。以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教材为例,全册教材以Scraino图形化编程内容为主,涵盖编程、开源硬件及各种智能传感器等知识。基于此,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人工智能课程整合,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这不仅为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奠定了时间基础,也同样作用于学生学习教材的编程内容及硬件相关知识后,对人工智能课程的拓展学习。组建团队后,学校采取试点班级与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授课,即三年级信息技术课主要授课内容为图形化编程,四、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安排在每天下午第二节,与课外活动时间连排。将人工智能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后,实现了课程进课程表、进社团,保证了课程正常顺利开设。
二、加强培训,为课程正常开设提供师资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将成为承担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任务的主体。人工智能处在信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一线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而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学案例又较为匮乏,教师从事相关内容教学困难重重。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强化教研,为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源头活水
在师资培训和专业引领的基础上,我们学校立足校本教研,定期开展集体研讨,实施同伴互助,分享教学经验的方式,共同应对和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竞赛引领,为推进深度实施进行助力提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这不仅是检验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还是促进教师和学生深入交流、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是力争参加教育部认可的各级比赛。学校非常重视比赛的正向引领作用,主动或应邀参加国家、省、市、县的NOC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通过组织参赛,不仅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开设、教学和教研行为,更提升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人工智能、创意编程的参与兴趣不断高涨,创新发明不断涌现,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人工智能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二是自行设计比赛。学校自己设计比赛,从活动规划到组织活动都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但可以通过集体的努力,让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作品、功能各异的机器人活动走进学校生活,让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们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生活、就业的准备。当然,任何比赛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不论参加哪一种比赛,都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收获成长。 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线工程”,有着自身的规律。“抢热点”“抢先机”“抢先手”只是一时之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工智能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还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才能得到解决。如何持续有效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更需要农村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不断提炼和促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