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教山东•技术拾萃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信息技术与英语生本课堂的融合实践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如意 发布日期:2021-04-26 14:55:40 |
目前,信息技术下的英语生本课堂已经从最初的建模层面转向生本课堂的应用层面,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教学的一些误区,如路径不明、能力不足、理念不够等。本文从剖析信息技术下英语生本课堂的内涵着手,并以一节英语阅读课为教学支撑,从Before the class、 In the class、 After the class三个阶段简要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英语生本课堂。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生本课堂融合的提出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表明,教师应重视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和教师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生本课堂的紧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下的英语生本课堂内容及形式丰富,但从目前的英语教学实际来看,生本与信息的融合深度还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生本的内涵路径不明;二是信息生本的能力不足;三是信息生本的理念不够。 英语生本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途径。笔者将结合英语学科中阅读课的操作实践,探究信息化教学下的生本课堂,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发展多元学习思维,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真正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生本课堂融合的内涵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生本课堂融合的操作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或资源,完成前置网络学习单,达到基础层次学习,即“是什么”层面,主要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及时通过网络对学生上课时应在的组别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在课前,教师发布两个学习活动:Make a survey 和Find your reading log,通过“智慧云平台”完成调查与前置学习后,网站自动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对字词句、阅读圈及文化视野的掌握情况,随后,学生在Pad智慧教学平台会收到相应的分组与交互评价,进一步督促学生对于文本的前置性学习与调控。
例如,运用网络平台“问卷星”对答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找到观点类同的方向,根据预设内容或即时生成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从而让课堂呈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与特质,通过汇总汇报、迁移内化、小组展示等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3.After the class: 根据数据平台反馈,利用社交平台进行任务拓展 课下学生任务拓展阶段,是对课中活动的衔接,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层面,指在课后的自我学习中,教师根据课中数据平台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迁移能力作导向支持,从而让学生在文本与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