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写作课堂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建兰 余金元 成云超 发布日期:2021-04-12 11:35:36 |
写作文是让许多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事情。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构建智慧写作课堂,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实现信息化和写作的完美结合呢?下面就从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构建智慧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几点认识。 一、利用摄录镜头,提高学生作文自写自改能力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播放学生参加活动的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播放的内容既有活动的面又有活动的点,然后引导学生点面结合展开写作。学生在录像中不仅能看到别人的形象,也能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很容易唤醒自身的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起写作兴趣。 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利用慢镜头或定格处理,启发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边看边思考,借助荧屏展现的画面琢磨语言文字,推敲遣词造句,结合自身感受,在脑海中进行画面语言的重组。此时可写的内容就变多了,学生的情感涌现了,语言表达更具有个性了。 二、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对学生写作进程进行及时反馈
例如,在写《游天目湖》时,我运用监控功能一一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瑞强同学习作内容空洞,词汇匮乏。我就用耳机与他单独交流,引导他点按“逍遥桥”键,屏幕上顿时展现出人们过逍遥桥时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时我给他提了几个问题:看到逍遥桥在水面上摇晃你有什么感觉?每个人在逍遥桥上的表现相同吗?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可以怎么写?他根据提示认真观察,还通过网络单独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我听,我及时点拨,出示好词佳句引导他修改习作。 三、开展微写作教学,积淀学生习作智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先在“企业小助手”上展示许多小学生的网络习作,激发他们参与表达的欲望。为了给微写作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随机展示一些学生的习作,点燃大家智慧写作的激情。
当学校开展“撒野农场”研学活动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活动展开微写作,将活动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学生呈现在平台上的作品立即引起了家长和教师的好评,纷纷点赞,学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