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审美规律创新古诗教学 看图赏文激情《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绝招“克服”摩擦力
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看图赏文激情《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作者:缪红梅 发布日期:2010-11-09 09:08:3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齐读课题
(二)听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父亲 征兵 文书 从军 胜利 将士。提出听写要求: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注意书写坐姿。
(三)问题导入:花木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说 板书:女英雄
(设计意图:是认读理解,更是语感的自然培养,启发和提问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抓住中心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英雄形象
(一)自由读,思考:从哪儿能看出来木兰是个女英雄?
(二)交流
1.指名读“那时候……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读出什么感觉?板书:保家卫国
解疑:忧是忧虑、困难,分忧是什么意思?当时的国家和家里分别有着怎样的困难?用心读,找一找。
指名问:当时国家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提示:你能从紧急征兵体会到什么?(大难临头的时刻)
2.齐读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强调“理应”?指名说(木兰的想法很坚定)
家人一开始同意吗?强调“说服”。
师生配合:为父的名字在文书上,应该让为父去才对呀!(不行不行!父亲你年纪大了,还是让我代你去吧!)
弟弟说:我是男孩,让我去吧!你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会比别人更辛苦的!(不行不行!你年纪还那么小,在家好好照顾父母吧,让我去!)
母亲说:既然咱家家庭情况这么特殊,就别去了。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呀!
(不行不行!国家现在处于危难时刻,我更要为国家分忧。)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一)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木兰的哪些表现让你觉得是个女英雄?
(二)交流:
1.出示图片:黄河图、燕山图,感受气势磅礴、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景象
2.出示图片:战场上的木兰,你想到哪些词?(威风凛凛 英勇善战)
3.范读第三段,有什么感觉?(渡黄河、过燕山,英勇的感觉)
4.赫赫战功:你能看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样?板书:赫赫战功
(三)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木兰英勇的故事吗?指名说 老师适时补充
(四)填词:在多年征战中,木兰___敌情,___敌计,___敌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填动词,使低年级学生明白动词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熏陶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激发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一)引读:木兰胜利回乡后……
(二)强调“竟”,体会战士的心情?(惊讶 奇怪 敬佩)
五、总结全文,完成练习
(一)回顾课文,说说木兰是个怎样的女英雄?(勇敢 坚强 英勇善战)
(二)回归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对课堂是首尾呼应,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是很好地回应和落实,万变不离其宗——感受阅读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三)思考木兰说服父亲、母亲和弟弟的语句。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保家卫国          赫赫战功
女英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