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教师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3期 总第5979期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3期  下一期
我的“偶像教学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伟娜 发布日期:2021-03-01 11:02:25

从教十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记忆中好多学生资质平平,沉默寡言,也不犯错,也不上进,按部就班。我甚至都记不起他们的样子,想不起他们的名字,就好像一辆辆汽车从身旁一闪而过。


身边的好多家长表示困惑,为什么我们家孩子一点争胜心都没有呢?其实,很多教师同样如此,不争优,不评先,不逼他们一把的话,他们从来不主动参加活动,但真去参加了,也会发现其实还是很优秀的。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类人都缺乏一种动力——内驱力。
 

从20世纪50年代的英雄崇拜,到80年代恢复高考后的知识崇拜,再到如今娱乐文化思潮影响下的明星崇拜,偶像崇拜一直以来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常态。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追寻偶像是追寻理想自我的表现。”研究表明,偶像崇拜的本质在于对所崇拜偶像的依恋和学习。偶像崇拜对少年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对偶像的追随,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正确把握少年儿童偶像崇拜的本质和特点,对帮助少年儿童健康度过这一阶段非常重要。
 

我们都学过课文《挑山工》。冯骥才先生第二次登泰山,是在“文革”时期,山间寺庙都闭门上锁,各处佛像都集中锁在泰山顶的碧霞祠。然而虔诚的信徒,为了还愿,千辛万苦爬上山顶,隔门拜佛,极为至诚,令人感动。冯老从中得到启示:世界上最难被约束的,乃是人心。当人心有强烈追求时,会迸发出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力量。每个人都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目标,有一个信仰,或者有一个偶像。有了一个目标之后,再去奋斗。当你累了、困了的时候,就会想这是为了更快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不会再抱怨了。


我们经常讲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女神、偶像,他们对我们产生敬佩之情时,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多次的教学经验交流中,教学成绩好的教师都会提到,经常找学生谈心,当学生的知心姐姐,学生才愿意和教师敞开心扉,愿意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我们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可是那真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学生学习上真的很难,家长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可是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作为教师,我们是他们最后的希望。除了学习之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他也可以是别人心目中的偶像。当从没有在课堂上发过言的郑博洋拿起长笛纵情演奏时,周围的世界仿佛都静止了,他是那么投入,那么自信,那一刻他也成了别人的偶像!他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慢慢地在进步。“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作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也不认同一类人的奉献仅仅为了造就另外一类人幸福的说法,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