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2期 总第5967期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2期  下一期
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管理中的有效性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晓玲 发布日期:2021-01-11 15:09:35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生叛逆期提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增多,问题学生也逐年增多,学生管理难度增加。对班主任来说,如何有效管理学生已成为班级管理中一个共性问题。为适应时代变迁,现代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方面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一、用真诚打动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喜欢”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我在对学生做问卷调查时发现,经常会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教师而连带不喜欢该门学科,影响到学习效率,造成偏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通常也是班级代课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真诚对待学生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先用真诚态度和学生沟通。对待学生真诚,信赖才会产生,学生才愿意跟班主任说真话,师生之间才会有真沟通,真情也会在你来我往中产生。
 

班主任要与学生打成一片。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活动,例如变换课堂形式,高年级学生喜欢下棋,班主任就可以专门抽节课和学生下棋,一起体会下棋的乐趣。


班主任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从根本上打消对教师的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才会真正听从你的建议和意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心底里维护班集体荣誉和班主任尊严,有效推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建立小组合作、竞争共赢的班级机制


小组合作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班级良性发展。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竞争是小组创造性发挥的有效推动力。如果说小组合作是“猛虎”,竞争就是“猛虎的翅膀”,一起推动班级活动高效开展。
 

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是科学分组,分组依据“合作共赢、异质同组、组间同质”原则进行。首先,班级通过竞选、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出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要热心帮助组员。其次,常务组长和组员要通过双向选择组成小组。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性别、性格特点等将学生按序号划分层级,同序号为一个层级,每组由常务组长和不同层级组员构成。根据抽签顺序,常务组长依次挑选组员,被挑选到的组员可自愿选择加入或拒绝,双向选择不一致时由班主任出面调换组列。
 

第二步,班级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科竞争和量化管理竞争。结合学生平时的语文听写比赛、数学口算比赛、英语单词比赛等成绩,计算每组平均分,评选“听写达人组”“口算达人组”“单词王组”等,获奖小组荣获相应学科荣誉证书,证书在班级荣誉墙展示一周。同时在班级开展全方位竞赛活动,内容涵盖课堂积极性、课后作业、勤俭节约、文明卫生、好人好事等,以周为单位,以个人积分的形式记录排名,最终将小组成员分数相加,累计总分排名靠前的小组获得小组荣誉证书并在班级群公布获奖小组和学生名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组内荣誉感,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使班级呈现一片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三、利用好“表扬”这一利刃
 

表扬是最好的奖品,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给予肯定,让学生知道班主任看见了他的努力,欣赏他、喜欢他,由此在学生心里种下自信的种子。
 

很多班主任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容易拿别的班级、学生跟自己的班级和学生比较,“你看看××班,人家都能做好,你们为啥做不好?”“你看看××,人家怎么什么都会,就你学不会!”这样的批评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含有责怪成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有实验证明,想要对方做一件事情时,表扬旁边有这一行为的人,比用强硬态度要求他更有效。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管理学生。特别是针对习惯不好的问题学生,越批评学生越不听。表扬旁边表现优秀的学生,问题学生反而会立刻做好,因为他也想得到教师的肯定。班主任利用好“表扬”这一利刃,学生就会像春天的花朵般竞相开放。
 

四、把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的心理教师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心理变化。针对班里离异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问题学生、转校生等特殊学生,班主任要私下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以恰当方式与其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重建健康心理。
 

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也就是“向师性”,班主任的模范行为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更观其行。有句俗话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为新盖的锅屋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


地上的纸屑,班主任弯腰捡一捡,讲桌上的物品,班主任动手擦一擦,学生看在眼里,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班主任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可以和学生共同读书,分享感悟和心得;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阅读,带动学生享受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班主任需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不同方法解决,很多问题又有相通之处。现代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打破常规旧知,及时发现,善于动脑,认真分析,学会归纳总结。这样既帮助了学生,又提高了自我,这也是现代新型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既有思想,又有行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