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2期 总第5967期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2期  下一期
浅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若绿 发布日期:2021-01-11 14:57:4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新名词陆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对新教育、新环境,如何利用好班级的一体机,如何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平板,如何利用其中海量的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
 

在听课过程中,往往发现一些年轻教师为了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堂课给学生展示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和音乐等,使整节课热热闹闹。但在课堂结束后,我们静下来想想本节课的学科性特征在哪儿?学生学会了什么?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往往被信息技术手段掩盖了。那么,如何做到让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呢?
 

接下来,笔者以长春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野荷塘》一课为例,阐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
 

一、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寻找需要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难点
 

《野荷塘》这篇文章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文章中主要描写了我国北方一个小镇中野荷塘美丽的景色,通过描写美丽的景色来阐述作者对美景的热爱。
 

课文围绕“野荷塘”展开记叙:听说野荷,白天参观野荷,夜晚观赏野荷塘。层次清楚、线索明晰、情景交融。作者没有仅仅停留于景色的描写,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老刘、“我”、大鹏、二龙。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加入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如“老刘自豪地说”“我们心驰神往,齐声请求”“大鹏、二龙高兴得欢呼起来”“我心血来潮”等,都紧紧围绕野荷塘展开。北方的孩子都见过荷塘,而且荷花的生长是需要一定的地理条件、温度条件的,如何理解遥远的边陲小城也有一池荷塘的震撼呢?因此,就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另外,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像沁人心脾、竞相媲美等,重点段落像夜晚的野荷塘那段的理解,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
 

二、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点,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方式
 

如今学生们生活在“云+网+端”的学习环境里,作为四年级学生,他们每天都接触电子产品,平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对此兴趣十足。所以为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特长,本节课笔者启用了学校的智慧教室。教师使用平板上课,学生每人手里一个平板。教师机拥有随时切换的功能,需要学生看教师机演示时或者学生自己操作时,笔者将按照教学需要,随时切换。
 

南方凡有池塘便有荷花没什么稀奇,可这篇文中的荷塘却是在塞北边境。同学们不了解塞北边境的环境,不了解荷花对生长环境的需求,所以很难与作者的好奇产生共鸣。所以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到合适的视频和图片的应用,直接在导入环节用塞北风光的视频,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对野荷塘的好奇和探索需求。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其中,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才能做到真学习。因此可以利用教师机中的讨论区发布讨论话题,学生利用每人手中的平板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常常会自己随意操作而不听教师引导,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需要时常关注锁屏功能,将学生机适时锁屏。
 

三、以智慧教育理念为依托,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才能缩短作品与学生的认知差距,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直观形象地带到知识的殿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首先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了解塞北吗?在这样的塞北边陲小镇竟有一池野荷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呢?”视频导入教师机,通过《塞北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们领略到塞北风光的特点以及塞北的主要景观,更深刻体会作者对野荷塘的好奇和野荷塘存在的不易。
 

阅读与感悟环节,使用平板利用科大讯飞的畅言智慧软件,让学生们随机点读句子进行听读、练读、赏读,从而达到悟语、悟情的效果。进入畅言智慧课堂的书库,将资源库中精美的荷花图片直接拖拽至电子课本上,结合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形象地理解“竞相媲美、挺拔而出、亭亭玉立”等词语。
 

通过畅言智慧课堂“互动”中的小功能,实现课堂互动,如“随机点名”“讨论”等。在深入理解课文环节,发起“野荷塘野在哪里?”的讨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个性解读,教师通过线上实时互动,开启讨论区发起讨论,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发布到讨论区之后在讨论区进行汇报交流:“两个男孩子领着我们走过一片草甸子,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通过句子中的“草甸子”,从位置判断野荷塘的“野”。
 

通过与学生交流研讨的方式,碰撞思想的火花。例如,提问看到教师播放的图片能想到哪些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学生们马上说出竞相媲美、亭亭玉立、密密层层、挺拔而出等词语,而且想到两个重点段落的句子。
 

再比如,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巩固段落学习,并且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晚上的野荷塘虽然看不清亭亭玉立的花朵,但远远看去,荷叶荷花相映成了(  ),平静的水面倒映出(  )明月,对岸的水面上反射出一抹(  )的霞光,草丛中各种虫儿在(  )。此时,我仿佛进入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说出喜欢的理由,教师随机板书:色、声。教师出示填空片段,师生配合,教师读括号外的内容,学生填括号内的内容。
 

最后,教师随机小结:写景时注意多描写颜色和声音,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同学们能用什么方式表达呢?学生爱好不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绘画、摄影、舞蹈等多方面表达喜爱之情。
 

总之,借助信息技术,我们能给予学生更多深度理解的机会,更多运用知识的机会,更多相互协作的机会。都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工具应用;二重境界是方式改变;三重境界是生态重构。笔者还做不到第三重,正在努力做到第二重,希望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