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1期 总第5962期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1期  下一期
浅议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德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本贺 发布日期:2020-12-28 13:30:56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呢?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把少先队活动作为载体,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一、在主题班队会中了解德育
 

主题班队会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常用、最直接的形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为少先队活动的德育提供了更丰富、更广阔的内容。以往的班队会往往是以班主任的说教为主,班长等学干发言为辅,队员的参与率较低,形式较为单一,这必然会导致德育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班队会,便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及时将学生的一些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拍下,开班队会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日常表现,再出示网上查找的相关文明礼仪的知识,让队员对比学习。这一环节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形象直观地掌握文明礼仪的知识。
 

二、在国旗下讲话中渗透德育
 

学校在每周一上午大课间举行升旗仪式,伴随着激昂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后,大队部会安排国旗下讲话,每一次的讲话内容都会结合实际进行具有德育性的宣讲,如“安全你我他”“爱护校园环境”“节约资源”“尊敬师长”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让学生掌握了应有的德育知识。


三、在节日活动中体验德育


“说教一千不如体验一次”,学校的大队部根据节日特征开展德育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演讲比赛、手抄报评比、文艺表演等方式,让每一位队员在参与中体验、感受、认知、接受德育。
 

例如,清明节时,学校大队部会组织队员参与祭奠烈士扫墓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了解前辈的革命故事,珍惜今天的和平时代,激发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激情;重阳节时,组织队员到义兴敬老院看望老人,做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尊敬老人的道理;等等。


四、在学校橱窗中宣传德育


学校大队部经常在大队活动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手抄报、毛笔字、文章写作等,并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进行德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领悟德育的知识。例如,在本学期举办的“家风家规”文明礼仪教育中,大队部举办全校性的手抄报比赛活动,每班推荐两名学生的手抄报上报大队部,进行全校性的评比,最终在每个年级选出两份符合要求的、优秀的手抄报在学校橱窗内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白“家风家规”的文明礼仪,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五、在榜样力量中感受德育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从学生身边抓起,发掘典型事例,树立榜样。学校大队部非常注意挖掘队员身边的榜样,让队员能够近距离地看见榜样的优秀表现,真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例如,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大队部根据队员们选举推荐,评选出“十佳优秀少年”,再通过橱窗展示等方法对这些学生的优秀事例进行宣传,还可以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十佳优秀少年”进行公开表扬。


在这样一系列的典范树立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熏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六、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
 

德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大队部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验应有的道德。
 

例如,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大队部安排学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观察不文明的现象。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小区里有乱扔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随后,他们在全校发起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倡议。生活实践体验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受到德育,生活德育效果非常理想。
 

总之,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德育不是简单地进行说教就能完成的。德育离不开大队活动,教师必须利用好大队活动这一载体,把德育与大队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进行德育,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感知,让德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