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0期 总第5956期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0期  下一期
基于STEM教育理念重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曹伟 发布日期:2020-12-14 09:37:34

融合与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新样态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新方向。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强调学生双基能力的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STEM教育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笔者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新样态。
 

一、STEM教育理念的优势与特点


STEM教育理念强调多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创新,重点支持学生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方式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其中,学科知识的获取是STEM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能够理解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STEM教育的本质,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问题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解决方法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


STEM教育理念创新性地打通了学科间的壁垒,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联系,利用学科间的相通性和渗透性,将不同学科融合与创新。STEM教育理念强调对知识课内外的综合应用,注重将学生的学习纳入到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借助跨学科、课内外整合学习获得多角度、多维度、系统性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STEM教育理念特有的项目化教学成为其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以项目研究为抓手进行针对性突破,主要从学科知识整合取向、生活经验整合取向、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等多种角度进行项目学习设计。
 

二、突破课程框架,重构课堂新样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逐渐从知识时代跨入核心素养时代。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逐步提出了“三维目标”教学,这是课程目标发展的要求,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我们如何重构课堂新样态呢?STEM教育理念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倡导跨学科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与“三层架构”教学目标中的学科思维层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设计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课程来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程序模块中“花朵缤纷”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编程的方式绘制出各种花朵。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问题解决层我们可以设计成三个小任务进行探究,先让学生画出一片花瓣,然后再画出一朵花,最后完成各种颜色和大小的花朵。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的这三个小任务都不是很难,它们层层相扣,从最基础的一片花瓣的绘制到实现画缤纷花朵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本质的发展与提高。
 

另外,从学科思维层来说,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如果这节课按照传统的课程设计,就会变成绘画课,教师一步步地演示花朵的画法。而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不能再将编程课上成电脑软件操作课,这也是“三层架构”教学目标细化分类的目的,突出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科学设计项目化探究,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STEM教育通常是以项目驱动或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通过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联系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搜集并筛选信息,最终完成项目成果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这种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STEM教育理念下的主要学习方式。在第五届课博会上,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这一主题,专家们形成了七点共识,其中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核心素养时代意味着跨界、融合将成为教学新常态,意味着教学转化需要完成两种整合:学科内的课程整合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方式重构的统一。二是核心素养的落地迫切需要通过“课堂革命”完成,需要我们“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需要遵循两个重要路径:以生活视角重构课堂,用设计思维改变教学。


项目化教学将基础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与创新,强调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花朵缤纷”一课时,通过项目化任务设计,有效将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分解,形成多个小问题,在最基础的画一片花瓣的过程中涉及美术学科的花瓣绘画方法,以及数学学科对称概念与中心点的确定方法。此外,在画一朵花的过程中是由一片花瓣通过旋转的方式形成一朵花朵的,在对旋转次数的设计上涉及数学学科和技术学科。在实现花朵缤纷效果时会涉及数学学科中的随机数概念和坐标概念。其中整个花朵缤纷效果的实现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整个过程科学完整地体现了迭代思维的运用。我们不难看出,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手段。学生有了本节课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后,在完成其他类似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解决。比如,利用Scratch编程实现“满天星”效果的时候,其实现方法和思路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学会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创新便有了可能。
 

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课堂学习走向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也从分科教学走向主题综合,特别是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也从传统评价走向多元化评价,真正实现从深度、广度和综合性三个维度上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