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8期 总第5944期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8期  下一期
拓宽家校共育渠道 增强家校教育合力——白山市临江外国语学校多措并举推动家校共育科学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世印 发布日期:2020-11-16 10:01:08

白山市临江外国语学校以强化家长参与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密切家校联系,增强家校合力,使家校共育工作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


将家长纳入班级管理机制,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1.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学校创设机会引导家长参加到班级的管理与活动中,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制度,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状态,逐步厘清家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请家长进课堂“讲学”
 

每学期,学校都会不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班级授课,一方面,可以借助家长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家长从事的行业不一样,学校请家长们给学生传授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能更好地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让家长亲身感受教师这一角色,让他们与学生、自己的孩子近距离接触,感受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认识孩子,从而更好地履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职责。


丰富家长培训形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举办家长培训讲座
 

班级根据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学习讲座:将学生家长组织起来,通过专门给家长讲课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组织家长观看“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上的专家直播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出谋划策。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和学习,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举行家庭教育论坛
 

家庭教育论坛为家长们创造了交流和分享家庭教育得失的平台。家庭教育论坛采取主题沙龙的形式,围绕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对话、访谈、沟通。论坛活动的参与对象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探讨的话题都来自于家庭教育本身,更具有实践意义。
 

拓宽亲子共读平台,滋养家庭和谐精神  
  

1.举办读书分享会
 

学校各班每学期都会举办读书分享会,一本本精美的、充满正能量的读物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提升。在交流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分享着他们从书中获得的感悟,回忆着家庭教育中的点滴故事,这让家长们对怎样教育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有了更深的思考。
 

2.制作共读小报
 

学校各班每两周就会组织举办共读小报展,共读小报精彩纷呈,闪现着家长和孩子们的阅读智慧。班级学生自定主题、自选美文,小报还设定“老师寄语”“家长阅读感悟”“孩子阅读感悟”“上期阅读体会集锦”等栏目。一年来,班级共选定了24个主题词,如“自信”“诚信”“感恩”“互助”“勇敢”“梦想”等,学生们围绕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家长也参与推荐。


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实现家校共育科学化
  

1.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为了更好地督促家长收看教育视频直播,学校将探索建立校级统筹、社区参与、学校主导、家庭主体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在各社区、各年级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家庭教育新情况,协调解决新问题,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指导。
  

2.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家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课程研发、购买专业服务等。学校还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家校共育”工作队伍
 

为了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工作,学校将成立三支队伍。一是组建家校共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部门的家庭教育专家组成,提供专家指导与政策咨询服务;二是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由学校校长、副校长,部分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组成,负责家庭教育培训指导;三是创建平台应用技术服务组,由学校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教师组成,负责具体工作。
  

相信在科学化、系统化的机制支持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将开展的更深入,从而研究出更具学校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