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8期 总第5944期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8期  下一期
让生命在绿色课堂中绽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靖江外国语学校刘萍 发布日期:2020-11-16 09:28:24

随着时代的需求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绿色课堂”这一理念应运而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小学语文绿色课堂也应该提倡充满生机和活力,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和每一个课堂的生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共同成长。
 

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生命的种子,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给这一颗颗种子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雨露以及丰富的养料,让他们自由地、尽情地生长。绿色的语文课堂就是要为学生们营造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享受蓬勃生长的快乐,让生命在绿色课堂中绽放。


自由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养料


教学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强塞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懒得去思考,也不敢去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我曾听说一个“鱼缸法则”的故事:鱼缸中,热带鱼好长时间不见生长,然而将它放在水池里,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两寸的鱼可以长到一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学生的教育、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鱼缸”里难成“大鱼”。教师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其次,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设置更多的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环节,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他们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
 

生成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阳光
 

绿色课堂不应该是严丝合缝的预设彩排,而应该是充满未知的现场直播,是学生丰富而多样的舞台。课堂中,面对超出教学预设的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教师不能固守教案,而要适时作精彩的点评和合理的点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一味地把宙斯说成残暴的是不对的,他也是为了管理好众天神,而普罗米修斯毕竟是犯了天规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嘛!我首先表扬他的大胆质疑,接着通过分析文中的相关语句一步步引导学生体悟到,普罗米修斯盗火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人类造福,不应该得到惩罚,最后通过文中对宙斯的细节描写以及补充讲述希腊神话中宙斯的故事,让宙斯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就会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情感是孕育学生心灵的沃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用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感动促成学生的感动。


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黄土高坡上一群年轻汉子正激情澎湃地敲击腰鼓的画面。磅礴的气势、火热的场面首先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再配以音乐,随着乐曲的跌宕起伏,我全身心投入到示范朗读中,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豪放时而庄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强烈的情感刺激,充分感受到文字中跳动的脉搏,迅速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投入到对文本的真切感悟中。学生再读课文时,就如同被强大的磁场吸引一样,情感在朗读中尽情地宣泄。


由此可见,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积极调动学生情绪,那将会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激荡出动人的浪花,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的律动。


打造绿色课堂,相信学生,解放自己,尊重每一次的课堂生成,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情感,我们必将感受到那一颗颗生命的种子蓬勃向上的力量,也必将领略语文课堂的无限风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