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7期 总第5938期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7期  下一期
南京市中华中学:打造智慧环境建设“云端中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11-02 15:31:09

中华中学是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120年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信息化传统,为学校争创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度重视,科学应对


1.立足长远,总体规划
 

学校充分把握发展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和分管校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有计划、有步骤、有规范地建设智慧校园项目,并多次聘请专家莅临指导,积极做到“调查—座谈—论证—制订方案—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水平,为学校质量提升和效益最大化提供支撑,为学校大发展赋能。


2.教研结合,课题引领


学校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的研究”和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智慧学习空间下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为引领,以“六个一”任务为抓手,驱动实验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并于2017年12月顺利结题。学校多次开展省、市级专题展示和研讨活动,开设50多节市级以上展示研究课,发表课题研究论文10余篇,研制了e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获国家版权局著作权认证两项,获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教学实验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培养了一批教有特长的队伍。


3.骨干示范,勇于实践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教育局先后启动有关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学校作为南京市普通高中唯一的省市双重试点学校,率先参加实验,持续至今。参加实验的教师、学科、班级已由最初的不足10人、生化政地4个学科和起始年级的个别班级,扩大到后来的几十人、高考所有学科和全校所有班级。学校成立了智慧教学中心组,带领师生开展有效学习、培训与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探索智慧学习空间下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方式。
 

二、服务需求,提高实效


1.打造高端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建设的五个方面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现代化的保障:(1)打造坚实的网络与数据环境。(2)建设实用的数字化应用环境。(3)优化交互的数字化教学环境。(4)创设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

(5)改善虚拟与现实的校园安全环境。


2.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1)学校自主设计并建造了中华中学一代、二代e学习专用教室,一体化录播系统和学生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有效使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越来越浓。
 

(2)通过e学习专用教室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结合班级授课的特点,采用稳定可靠的技术,在常规教室中深入开展智慧教学。
 

(3)学校利用个性化精准教学数据平台,使用好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数据,个性、精准地定位学生问题,高效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师生、生生、家校的良好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4)学校有效整合线下和线上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局限,有效保障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疫情期间,网络直播课堂、在线练习与活动、网络考试都是中华师生的拿手好戏。
 

3.统筹兼顾,优化学校管理
 

中华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一键登录技术,整合多平台电子身份和数据记录,内外网结合,完成了学校行政办公、教务管理、德育管理、教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学校的E办公平台被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评审组的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曹书成先生大加赞赏。
 

学校不断从实际出发,从师生的应用要求出发,开发了一系列管理软件,如“技术统一、数据联通、平台融合、灵活扩展”的移动办公平台,将师生办公事务有效整合到移动端;“分类明确、查询方便、操作便捷、减负增效”的教师成果数据库,解决了教师成果积累与应用、查询与管理的需求;还有物联网平台与一卡通应用相结合,不仅满足师生消费、门禁、签到、借阅等服务的一体化,更能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资源建设,丰富教与学


智慧资源的建设坚持资源的引进、开发、应用、共享并重,不断积累、更新丰富的校本数字资源,努力让教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流起来、用起来”,购买与配置各学科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支持移动阅读;依托e学习,建立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支持资源个性化推送;等等。学校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开设环境课程,为学生率性阅读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教育提供了各类设施设备,丰富了师生的学习生活。


三、结合校情,自主创新
 

信息中心负责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制订科学的实施方案,并根据资金等实际情况,按流程分年级、分步骤,试点、总结、完善,逐步推进,确保每一个智慧校园建设项目都是针对需求妥善实施的放心工程。同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专家们的引领和指导,学校为智慧课堂研制了评价表,使智慧课堂的教学提升有了良好保证。
 

“中华中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和“中华中学课堂教学优化融合系统”在国家版权局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完成了著作权登记。每一个项目都能做到为需而建,建好即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助力发展,创造佳绩
 

学校教育信息化传统特色不断被点亮,高品质智慧校园的基础更加坚实,获得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多项荣誉,成为南京市普通高中对外展示信息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以及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多项表彰,尤其在2013、2014、2016、2018、2019年五次获得市“教学质量突出奖”,并作经验介绍。
 

五、交流分享,示范引领
 

学校智慧校园的创建过程可以凝练为:整体规划—课题引领—骨干示范—分步推进—不断总结—持续发展。


学校先后承办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江苏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等省、市重大信息化活动。学校还定期举办省、市级实验展示交流活动,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省、市电教馆和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专家和同行到校指导,为教师们搭建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既为实验项目和课题研究的推进寻求突破,也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