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在思辨中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俞燕 发布日期:2020-10-05 13:41:49 |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就显得更有价值。整本书阅读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思辨是其中最重要的操作要义。思辨,就是批判性地阅读。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精准、理性地思考,深入、有目的地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一、构建适切的思辨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思维张力
在《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阅读指导一课中,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立为:“再读故事,理解人物语言,分析小鲤鱼的应对行为,思辨:如何对待别人的支持与反对?”这是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这本书的研究价值所在,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的具有教学价值的目标。 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精心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在学生熟读故事后,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把故事从前到后再翻一翻,找一找,小鲤鱼先后遇到了哪些大人?2.从四个大人中选择一个,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议一议:谁反对?谁支持?这样的思辨问题更好地关注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整本书的阅读去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张力。 二、构建多元的思辨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途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深入思考伴随阅读左右,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1.思辨激趣巧引入
三、构建丰富的思辨读写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力 思辨读写指向学生表达的训练,要求教师找准课堂中从“读”到“说”的契机和从“说”到“写”的契机,提升学生的思维定力。
在教学中,教师紧扣书中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果在生活中你的想法与大人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学生侃侃而谈:“爸爸妈妈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在他们的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我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的想法也是对的。”“如果爸爸妈妈说得对,我就听他们的建议,不过我也很想自己去尝试尝试,我会委婉地表达我的意思。”从书本中小鲤鱼的经历到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由此及彼,内化了文本中的内容,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实际运用。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模仿小鲤鱼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清楚有序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教师这一读写契机的运用,无痕地激活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2.展开想象填补文本空白点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