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5期 总第5927期 2020年10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5期  下一期
读懂教材,让数学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邹琴 发布日期:2020-10-05 13:39:41

教材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文本和依据,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并最终决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读懂教材”值得反复倡导,但怎么“读”却大有讲究。
 

一、读懂教材,继承传统
 

教材是无数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教师,读懂教材、继承传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学苏教版六下“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时,教材首先呈现了一组基础题,学生能够根据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脱口而出解题方法与结果。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编排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他们在能够求出圆锥体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时,有学生发现,如果把圆柱削成体积最大的圆锥,那么V圆锥∶V削去∶V圆柱=1∶2∶3。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拓展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


接着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图中的蒙古包由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组成,请问这个蒙古包里的空间大约是多少立方米?”大多数学生会分别求出圆柱、圆锥的体积再相加,但有少部分学生受上面练习的启发,发现圆柱和圆锥等底,高是2倍关系,所以题中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比是1∶6,因此V圆锥 ×7就可以快速求出蒙古包的体积。

教师借助教材读懂教学内容的内涵实质、前后联系,有助于让学生的学习层层递进、深入发展,从问题解决走向解决问题,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二、读懂教材,整合优化


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它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学苏教版六下“正比例的意义”时,教材提供的素材相对单薄,只出现单价一定、速度一定的情况。而我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基础上,适当改造教材,增加了速度不一定的情况,丰富了素材,又借助直观图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时,图像成一条直线,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比值不一定时,图像是折线,不成正比例关系。整合教材后,注重比较,学生在数图结合的舞台上,深度理解了正比例意义的本质,丰盈了认知结构。
 

读懂教材,在专业化基础上重建,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与感性直观的简单回归不同,几何直观是运用几何图形表现内在的思维活动,实现思维可视化,发展自身的形象思维与数学直觉,整合优化,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三、读懂教材,创新发展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为了把学习引向深处。教学苏教版六下“百分数的意义”时,教材从比较三场比赛的投篮情况开始。学生可以比较投篮的次数,可以比较投中的次数,还可以计算每场比赛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化成百分之几进行比较,进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能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但对百分数意义的本质、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体验并不深刻。


我大胆地改编教材,从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入手,选择一些百分数进行板书。学生在丰富的资源中,首先进行百分数读、写及其意义的浅层交流,根据生活经验,他们的确会读、会写、会叙述百分数的意义。于是,教师宣布下课。学生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教师便顺势让学生寻找课堂继续的理由。学生表示,他们不知道百分数读法、写法是否规范;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分数有时带单位名称,有时不带单位名称,那么百分数是否也可以……学生一口气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板书,接着建议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选择1—2个话题,结合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素材,深入、全面地展开研究。学生旁征博引、思维碰撞,对百分数意义的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深刻的理解,实现了由“学会数学的思维”走向“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再次实现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关于教材解读的重要性,学术界有一句常说的话:“今日之教材,明日之心灵。”读懂教材,塑造学生明日之心灵,让数学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