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扬州市广陵区李典学校 王玉凤 发布日期:2020-10-05 13:33:28 |
智慧教育是现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诉求,其发展奠定了智慧课堂的生成。智慧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使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智慧能力的新型课堂。 本文根据笔者对智慧课堂的理解,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一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依托我校焦点智慧教室系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和五个环节,谈一谈如何打造初中化学智慧课堂。 一、课前微视频,助力课堂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完成预习任务,师生在线互动反馈。 设计意图:“还人类洁净的空气”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一课时。教材中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表述为:“在当今十大环境问题中,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教师可根据此段表述搜集资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依据学情分析、预习检测反馈以及师生的在线互动,可以及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制订出最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课中真实情境,引入课堂 教师活动:教师运用焦点智慧教室系统的iPad端点击“网络资源”功能,右侧页面显示已上传的网络链接,打开网络链接——扬州当日空气质量指数报告。
教师活动:教师在iPad端利用“随机点名”或“抢答”功能,引发课堂讨论——如何防治这些空气主要污染物?
本课主要围绕探究认识酸雨这个主题,其中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活动: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酸雨对金属和植物(花瓣)的危害。2.能够分步完成对硫酸型酸雨形成原理的分析。3.分组角色扮演。如“如果我是一名市长(环保局局长、空气质量监测人员、学生),我该……” 四、课中练习巩固,小结课堂
学生活动:复习思维导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点读笔、iPad移动终端的即时交互功能,教师能观察到每位学生的思维实况。每位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参与情况,提高自我效能感,且能看到他人思维的过程,这就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能够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象,可以将分解开来的知识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让学生以点带面地学习,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设置,提升课堂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再推送相对难一点的学习资料和习题,让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而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则只需完成相对基础的习题,通过回看录制的课堂视频,查漏补缺,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