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5期 总第5927期 2020年10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5期  下一期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 王丹 发布日期:2020-10-05 11:01:41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学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强调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目前我国各阶段教育的主流模式,如何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为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受忽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把握程度参差不齐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能动性。
 

二、延吉市H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现状


为了解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现状,笔者以延吉市H小学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认知发展情况调查问卷,从8个班级中选取2个班级共110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生认知发展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生在认知发展五个维度中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思维和言语水平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课堂参与度不高,主要由教师机械式地灌输,学生会与不会、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都不能自己控制和调整,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开小差等现象,所以认知发展各维度水平处于中等。而思维和言语方面更是学生难以把控和提升的领域,思维和言语维度水平较低,说明学生认知发展各维度水平都有待提升。
 

相较于以往的教学资源,微课会给学生的听觉感受、视觉冲击、思维转变、言语激发带来不小的改变,从而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生本质的变化。本文试图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研究微课对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从认知发展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微课教学提供有益参考,为学生提供有效、便捷、愉悦的学习方式。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1.实验前测


五年级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在学期初始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小学生认知发展影响情况问卷调查,每班各发放问卷55份。小学生认知发展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维度和总水平上的P值(Sig.双侧)都大于0.05。这表明,学期初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认知发展各维度没有明显的区别,认知发展总体水平也没有较大差距。
 

2.实验后测


在此项目研究中,A班以微课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B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两个月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小学生认知发展影响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认知发展总水平和各维度水平的均值都有所提升,但实验班提升幅度较大。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认知发展五个维度和总水平的P值(Sig.双侧)都是0.00,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3.考核测试


经过两个月的微课教学实验后,对A班和B班进行上机考核测试,通过统计软件SPSS19.0对实验班55名学生和对照班55名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上机考核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如表3所示。


A班的平均成绩比B班的平均成绩高出12.55,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微课实施于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成绩是有所帮助的。
 

四、研究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
 

相较于实验前测和后测数据,可以得出:在前测阶段实验班和对照班认知发展总体水平和五个维度差距不大,经过两个月的微课实施后,两个班差距变大,有了明显的区别,实验班在各维度提升效果明显。而通过上机考核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微课的实施,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较传统课堂教学的平均值高出很多。由此可知,微课教学的实施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对提升学生的感知水平、注意水平、记忆水平、思维水平和言语水平都有所帮助。


2.研究建议


(1)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快慢,调整自己的学习步伐,对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增强记忆力有很大帮助,让学生有想去探究的知识内容,有想表达的想法。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内,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再固定于教师亲自授课这种方式上,更利于因材施教,平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依据微课特点,设计微课资源
 

微课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与微课的设计关系密切。微课的设计需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应是独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微课特点来设计微课资源,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微课的设计要注重主题的突出明确、素材的趣味生动,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前预习新知,课堂上抒发己见、合作交流,学习后复习巩固、扩展延伸,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