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深阅读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研学旅行: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开封市实验小学 张莉萍 发布日期:2020-09-21 15:23:19 |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的地点安排在校外,无论是活动前的设计、实施,活动中的管理、评价,还是活动后的汇报、总结,都直接作用于活动的效果。开封市实验小学省级重点课题“小学低年级段以研学旅行为途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立项之后,先后策划实施了多次外出研学旅行活动。 在发挥家长主观能动性、开发家长资源,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方面,经过积极探索,我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即:让研学旅行成为增进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 一、引导家长转变角色,协助学校设计研学方案 研学旅行活动能否顺利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活动方案是否设计得科学、严谨、便于操作;二是活动主体(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三是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四是活动评价是否跟进及时、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等。当然,活动经费、后勤保障等实际问题也是确保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相信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尤其是从一开始策划活动,就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进来,体现了对家长的重视和尊重,家长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家长更愿意与学校一起努力,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设计一般先由学校领导(课题主持人)提出设想,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后,明确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方向(主题、目标、地点等)。家长及时介入对活动方案的最终形成非常关键。因为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更侧重对方案可行性及预期效果等的分析和论证,对研学活动实施过程的具体细化和分工。具体来说,表现为学校负责“做什么”,家长则在“怎么做”和“如何做得更有效”上体现他们的参与性,以确保研学活动得到推进。 以2019年寒假开展的“守护这座城”系列研学活动为例,学校开始提出的仅是一个宏观设想,即让学生利用寒假,在家长的指导下探寻和发现古城开封辉煌的历史,通过参观和访问,感知家乡开封的发展现状,从而设想和规划家乡的未来发展。方案有了雏形,具体实施计划则由三个班设计。选定各自的研究专题后,班主任召集家长代表认真商议研学内容。从“开封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方向着手,分别设计实施了5次以上的研学活动。学生少则参加一项,多则全部参加。教师的课题组成员指导和参与不同班级的活动,与家长一起共同完成研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结束后,各研学组通过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了汇报和展示,3份研学报告、99篇研学日记真实有效地呈现了研学活动的成果。 二、引导家长开发资源,帮助班级开展研学活动 由于“守护这座城”研学活动的实施完全依托家长,教师作为“场外指导”,通过全面地观察与分析,有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发现。一是发现家长潜力巨大,有充足的精力协助学校和班级开展活动。二是发现家长的资源丰富,有广泛的人脉和较强的协调能力,乐于为研学活动做好服务。三是发现家长一旦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且为孩子做了榜样,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宣讲家长的努力和贡献,学生们则会为家长的付出深感自豪。
研学旅行活动中,看似简单的“借力”实则引领思想,统领行动,将教育追求化作实现宏伟蓝图的具体行动。
研学旅行中家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服务于学校和分担班级活动的辅导任务,家长还时刻关注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各种表现,尤其更在意学生各方面的收获与成长。 如何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做评价,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研究。一是按照班级分组,每组人数大体一致。二是提前部署研学任务,教师和家长都要对研学后学生需完成的任务了如指掌,以便做好辅导工作。三是关注活动过程,做好评价记录。四是在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培育自信和改进不足。
对研学评价的深入探索,让家长在“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的实践中矫正行为,改变观念,在参与“优秀辅导家长”评选的过程中和学生一同成长。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