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4期 总第5922期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4期  下一期
微信朋友圈里的家校沟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 王小翠 发布日期:2020-09-21 15:22:44

家校合作,沟通很重要。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家访、家长会、家校沟通本、面谈、通话、通讯软件等。其中,通讯软件是主流,尤其是微信。
 

在微信中,主要有个人私信、班级群、朋友圈三种沟通方式,在此我想谈一谈朋友圈中的家校沟通。
 

朋友圈具有单向发布和双向互动的功能,同时具有相对开放性的特点,发布的内容可以公开给所有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性地向一部分人公开。以上功能都可以根据发布的内容进行选择性设置。如果发布通知,可以选择单项发布和向班级家长公开的方式;如果发布班级活动,可以让家长互动评价;如果针对个别问题的教育指导,可以选择向个别家长公开;等等。
 

使用朋友圈进行家校沟通,要把工作前置,主动沟通,尽量减少因沟通不畅产生的问题。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都应该发布哪些内容呢?
 

观察朋友圈内容,基本上分为两类:转发和原创。转发类主要是转发别人创作的内容,作为教师,可以发布教育理念链接、学习资源链接、教育政策解读链接和学校活动链接,虽然作者是别人,但转发者要借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要经过认真阅读后转发。学校创作的活动美篇要积极发在朋友圈,让家长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


对家长来说,更关注的是班级和自己的孩子。因此,班主任用心表达的内容,即原创类,才是家校沟通中的珍宝。这些内容分为以下几类:班级活动、学生作品、课堂记录、学生闪光点、教师活动、教师思考等。


班级活动:让家长了解班级中发生的各种事,从中了解教师的理念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从而便于沟通。有些是详细的记录,比如外出研学活动。另外,教师安排的学生展示活动,通过照片记录和文字点评发布在朋友圈,让家长看到教师提供的平台,看到自己孩子的精彩表现,给孩子评论鼓励,给教师肯定回馈,看到其他教师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赞美,就是一次好的家校沟通。除此之外,还有课间跳绳活动、春游活动等,简单的记录,能让家长从图片和文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用心,学生在学校的快乐。
 

学生作品:习作、思维导图、美术作品、电子制作作品、数学作品、英语手抄报……想让学生在哪方面有所提高,就要把同伴的好作品让他看到,并且告诉他好在哪里。
 

许多班主任都兼任语文教师,深深明白写作的重要性。每一次选择好的作文批改后发在朋友圈,将学生的照片同步配上,将文章中的精彩语言着重强调,写上几句推荐词,点一点好的写作方法,既表扬了优秀作文的作者,也让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家长在指导中更有方向。


教室是班主任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积极发现学生们各个学科的优秀作品,用镜头记录下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都做了什么,优秀的作品要达到怎样的程度,自己的孩子需要哪些提高。
 

课堂记录:家长接触孩子时已经放学回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活动仅是作业上的交流。记录一些课堂活动,既是给家长的反馈,也是给孩子留下纪念的痕迹。
 

学生闪光点: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的发现会给学生鼓励和方向。比如,教师希望学生多阅读,能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当学生跟教师交流他的课外积累时就记录表扬,这样更多的学生会关注课外知识。发在朋友圈中,既是表扬和鼓励,也是价值引导;既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也给了家长肯定和指导。
 

教师活动:家长希望教师是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充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升的过程和结果要让家长看到。
 

教师思考:教师想要教育出会思考的学生,首先自己要会思考。生活中有最丰富的素材,但是很多时候会面临隐匿的问题。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觉察力,并通过阅读与思考、实践与思考等提升自身的思维力,也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知道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觉察和思考,有所收获,增加生命的厚度。
 

朋友圈是一个工具,教师通过专业成长,系统构思,将朋友圈打造成一方家校沟通的天地,才能发挥出朋友圈更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