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4期 总第5922期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4期  下一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陆文霞 发布日期:2020-09-21 14:30:08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学校坚持强师兴校战略,探索有效路径,唤醒、引导、激励全体教师争做“又红又专、德业双馨”的好教师。
 

一、加强师德修炼,提高思想境界


师德是为师之本、队伍建设之魂。学校坚持以系列学习提升人,以规范制度约束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切实加强师德教育。


1.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无锡市教育局《关于严格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若干规定》和锡山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意见》等通知,努力做到学懂、学通、学透。学习对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强化制度约束,开展自查自纠,严防师德红线,严守师德底线,坚决杜绝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有悖于师德行为的发生。
 

2.在指导实践上做文章
 

重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郑重签订师德承诺,并加强日常引导与评价激励。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拓展培训,调节身心,凝聚人心,提升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各办公室围绕“学高身正,德业双馨”的教师发展目标,将励志标语布置在办公室的醒目位置,时时激励自己爱岗敬业,争做“四有”好教师。工会组织师德师风专题调研,开展好教师评比、文明办公室创建等活动。全校上下镜鉴对照,比境界,比担当,比作为。


在一系列的扎实举措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推进,“学他人的优秀之处,做更好的自己”成为越来越多荡小教师的自觉追求。
 

二、注重师能锤炼,提升专业水准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呼唤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其中,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


1.勤学习才有真学识
 

向书本学,读万卷书,书香方能致远;向榜样学,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向实践学,且学且思,且行且悟,向着教育的诗和远方。
 

学校教科室精心挑选阅读书目,推荐给教师们鉴赏品读,组织了多场读书分享会,让教师们聚在一起,共享阅读之乐,共品阅读之美。
 

积极鼓励教师们走出去,打开视界,宽阔视线,拓展视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荡小的教师把勤学习作为自己本能的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在学生的成长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勤实践才有真领悟


教学是一门需要千锤百炼的艺术。深入学生管理实践,班主任例会、经验分享活动不定期举行。深入教学现场,在观课、议课、磨课、主题学习、案例评析中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凝聚着师生智慧的《养正毓德》校本教材在各年级推广试用,并在无锡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评比中获一等奖。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飞向更高的天空。”荡小教师正在把勤实践作为一种积极的姿态,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3.勤思考才有真见解
 

沉下身去观察教育教学的真实场景,静下心来剖析现象背后的成因,潜下心去思忖改良的具体策略。


教科室引导教师们关注工作中遇到的小问题、真问题,做“教育的思想者”。教师们每个月上传一篇教育故事至博客,和同伴分享。教育故事的内容形式不限,不拘题材,不限文体。教师们认真阅读同伴故事,有感而发,精彩点评。荡小的教师们正在把勤思考作为一种应有的习惯,凝智聚力成良策,躬耕不辍促发展。


三、抓好人才梯队,积蓄发展后劲


1.给年轻教师结对子、出点子


指导教师制订三年发展规划,让目标成为激励自己主动学习、加速成长的重要动力。拟订青年教师“一二三四五”成长计划:第一年站上讲台,学习初为人师的基本规范;第二年站在讲台,找到适合自己的“样子”;第三年站立讲台,重温入职誓词,增强职业自信,顺利通过三年业务达标考核;第四年叩问初心和使命,努力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主张;第五年亮出“精气神”,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一些成绩。
 

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进行思想引领。开展“青蓝同歌,成长你我”师徒结对活动,为新上岗的教师分别安排一位学科骨干、一位班主任骨干做师傅,助力青年教师实现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2.给发展中的教师定尺子、指路子


通过定尺子,帮助教师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的努力目标;通过深度学习、课堂跟踪、活动展示、反思提升等途径,为教师们指点成长的路子。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们经常与名师对话,或师德引领,或课堂诊断,或释疑解惑,或主题研讨,零距离地接触,面对面地交流,为专业成长注入鲜活的智慧之源。荡小教师虚心学习的足迹遍及省内外,他们乐此不疲地行走在自觉成长的路上,忙碌着,充实着,更幸福着。


3.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建场子


骨干教师要做勤奋的学习者、主动的思考者、积极的实践者、自觉的研究者,不管是学科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主张,成为示范者、引领者、先行者。


开展骨干教师示范教学、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在一次次对话中,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科学的理念、全新的观点、奉献的精神、求真的思想水乳交融,默默地激励着每一位教师。
 

“教学即研究”,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打造学习研究共同体,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由骨干教师领衔,指导教师们扎根教室,聚焦课堂,透视班级管理,以“小、实”为选题标准,开展微课题研究,优化教研生态,提升教研水平。
 

让人欣喜的是,校园内,老教师们也不甘示弱,在认真完成“教好一门学科,管理好一个班级,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基本工作量的同时,热情传递经验,主动关心帮助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校园内随处可见“老中青相携手、传帮带同成长”的和谐画面。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学校发展,队伍先行”的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以优秀的教师团队,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助推学校的品质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