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4期 总第5922期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4期  下一期
借网络平台之力助教育教学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薛小勇 发布日期:2020-09-21 14:16:37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结合“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以及计算机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大好时机,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率先巧借互联网平台之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让教学管理智慧化,提高管理效能。
 

一、借助办公、通讯软件,让成绩统计与信息发布不再等待
 

【案例1】以前学生质量检测、成绩统计都是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且容易出错。成绩的发布大部分还停留在纸质材料上,比较原始。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手工计算器统计成为过去,Word、Excel办公软件渐渐成为教师的最爱。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教师对Excel的运用还是停留在最基础的功能上,对数据条件筛选、高级排序,特别是公式运用不熟练,降低了工作效率。有部分教师对QQ、微信等通讯软件使用率不高,对软件在线传输与发送离线文件功能不了解,有的甚至还不会使用。


【分析与讨论】在信息化时代,不少教师年龄偏大,接受能力有限,虽有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应用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遗忘。还有部分教师思想陈旧,观念老化,对新事物缺乏足够的兴趣。
 

【解决策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同时加大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力度,把信息技术应用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之中。让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接触QQ与微信,了解其常用的功能,学会即时传送与离线传送文件,知道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好处,改变他们的观念,提高工作效率,让成绩统计与发布不再困难。
 

二、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及校本资源库,让教学资源实现互通共享


【案例2】数字化校园创建时,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为各班陆续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多能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然而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是,各种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


【分析与讨论】教学资源匮乏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建立校本资源库。不少教师手中有大量的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源,但只知独自使用,没有共享理念,更重要的是没有共享资源库。另外,网上虽有资源,但免费的资源越来越少,有的教师也不会从网上下载。
 

【解决策略】充分利用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鼓励教师把手中的精品资源及时上传到平台,充实网上平台的资源。对教师进行平台资源下载的校本培训,让他们学会从平台上下载优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加大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力度,激励有课件制作能力的教师进行课件制作,上传到学校FTP资源库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互通共享。
 

三、借助自动录播教室及云录播平台,让校本教研打破时空限制


【案例3】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是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一节公开课,然后大家一起对这一节公开课就重点难点的突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落实、课堂结构等进行研讨,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分析与讨论】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有时空的限制,部分教师因为各种原因未参加教学研讨,失去了与别人学习交流的机会,想重温一下课堂实录,却无法实现。还有的教师碍于面子,评课时总是往好处说,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蜻蜓点水,或只字不提,严重影响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解决策略】学校装备了自动录播教室,在服务器上安装了PowerCreator智能导播系统与云录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多路视频输入、视频之间自动切换与视频存储、资源管理共享、网络直播与课后点播的问题。教师的公开课可以及时录制下来,实现教师、学生、课件画面的自由切换。听课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在线听课,与授课教师通过电脑屏幕实时交流。视频编辑好之后,可以上传到云录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错过听课的教师可以登录平台,在线点播这节课的录像,也可以把视频下载下来细细研究。网络评课可以抛开顾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便于上公开课的教师进行改进。
 

四、借助网站及V2视频会议系统,让教研沟通更加紧密
 

【案例4】我校组团办学,一校三个校区。由于地域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教研活动通常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因此,活动受益的范围小、人数少。


【分析与讨论】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的制约,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从中获益呢?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拓展网络平台的应用范围,将三个校区在网络平台上做到互通。


【解决策略】利用学校网站,专门开辟“课本阅读”及“名师风采”专栏,打造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借助学校网站来发布活动的通知、材料、过程,每个校区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电脑终端访问和浏览,获取详细信息。利用扬州电教馆的V2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三校区可视化互动教研,突破地域的限制,与名校名师直接对话,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借助扬州中小学资产管理平台,让常技课教学落在实处


【案例5】由于考试不考,有些教师不够重视常技课,加上学校常技课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常技课挤、占、挪、调的现象产生。
 

【分析与讨论】常技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精神以及动手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解决策略】我们首先加大了常技课巡课力度,与主要学科一样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进行常技课任课改革,每位教师实行一主一辅的任课模式,每节课上完后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填写专用教室记录,并把上课时间、内容、教学总结及时上传至扬州市中小学资产平台。教导处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实时反馈,督促教师按时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办学质态,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和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殷切希望。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巧借互联网平台之力突破教学管理的瓶颈,是我校的初步尝试,创新理念下开展精细化、智慧化教学管理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丰实、高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借网络平台之力,助教育教学发展,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