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3期 总第5916期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3期  下一期
关于整本书阅读微课程的构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州市惠济区开元路小学 刘海瑞 发布日期:2020-09-07 14:07:35

近几年,随着辖区教研室对全区小学进行课外阅读的推广,学生和教师之间掀起了一股课外阅读风,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明显提升。在辖区课外阅读观摩研讨会的推动下,一线教师也深受鼓舞。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个问题:学生的阅读量虽有提升,但对作品的价值、作者传达的思想、读后的感悟等关注甚少。如何让课外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我摸索尝试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感受作品的魅力。
 

一、导读课尝试:失望中带来惊喜
 

对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是从四年级开始的。最初选择的是《屋顶上的小孩》,为讲好这本书,我提前三周认真阅读和准备,接着定课型。从导读课开始,这次课主要设计了作者简介、书中人物的特点、阅读方法等几个环节。原本我信心满满,认为设计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外书,没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兴趣不高,仅阅读方法的讲解和运用我就花费了近三十分钟,这节课结束除了累以外,学生的反应也让我很受打击。
 

课后我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将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却不高?我又跟踪观察了一段时间,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感兴趣的句子会及时画出来,在旁边写上批注。语文课代表的书上贴满了大小不一的“贴贴乐”。有的同学甚至能够准确地从人物的对话、心理、动作等描述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我安慰自己,虽然当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但是课后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整体还是有效果的。这次发现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如何让学生既有方法又有兴趣呢?导读课中阅读兴趣的错失如何弥补?我开始利用午辅导的时间隔三差五地和学生聊这本书,和学生越聊越起劲,慢慢地点燃了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中期阅读课:用活动推进阅读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忙碌的,如何落实学生每天都能阅读课外书呢?如果让学生一一讲给教师听,时间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坚持自主阅读这本书,我运用了班级微信群。


1.微信群发阅读视频。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我让学生每天把阅读的内容讲出来拍成视频发至群中,再统计检查,没有及时发视频的学生,第二天到校后我会抽查,发现有讲不出来的学生,会让其补读。


2.每周一张“开心阅读”。读书要读有所获,要把读书心得及时记下来。为此,参考惠济区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和读后建议,我设计了“开心阅读”。让学生一周一总结,把当周读书感受记下来,以此推进阅读的进程。


3.梳理故事有方法。面对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众多的作品时该怎么办?我指导学生运用“鱼骨图”“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为了和学生达成一致,我也会在平时的阅读中与他们一起运用这些方法梳理故事情节,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些方法竟然能够让复杂的故事变得简单易懂。


三、总结课的尝试:坚定信心


经过一年的课外阅读总结课的探索,结合第一次导读课的经验,加上平时推荐阅读使用的方法,这一次我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


1.选择书目。我让学生从教研室推荐的六年级上册必读书目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一本,学生选择了曹文轩的小说《根鸟》。书目确定后,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细读第二遍。我继续让学生运用画“鱼骨图”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提炼关键词。


2.设计环节。确定了要讲的内容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又怎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导入环节,我设置了图片,让学生猜书名。先从《狼王梦》入手,接着是《草房子》,然后引入作者曹文轩、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最后导入本课。环节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兴趣,对本节课的交流产生期待。
 

3.交流汇报。首先我提出问题:“这本书中根鸟都到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汇报。第一组用“思维导图”或“鱼骨图”的形式,分享他们的阅读收获;第二组通过读后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第三组通过情景表演分享其中的某一个章节;第四组以问题形式,与同学进行辩论;第五组从作者的写作风格入手分享自己的发现;第六组运用类比的方式,把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与《根鸟》进行比较,发现小说的共同点。在分享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小说,深入作者。


这次尝试让我有了继续探索的信心,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调控学生阅读的节奏,让学生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对学生阅读进度、阅读方法、阅读方向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在相互交流中教学相长,带学生踏上阅读之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