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河南•深阅读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借力网络平台 促进深度学习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石林中心校 程富军 发布日期:2020-09-07 14:06:46 |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居家线上教学成为学校的主要授课方式。尽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存在时空场域的差异,但其指向学生发展的本质没有变。在线上教学中,我们数学教研团队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提升了线上教学质量。
一名数学教师,如果仅仅盯着课本教数学,眼中只剩下解题技巧,势必造成数学课堂的短视和窄化。教学中应让学生提前搜集和课程有关的资源,将数学置身于广阔背景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东南西北”一课,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搜集一些辨别方向的儿歌和谚语,通过唤醒日常生活经验,辨别生活中的四个方向。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儿歌和谚语: “春天,大雁向北飞;秋天,大雁向南归。” “早上出门看太阳,晚上回家看北斗。” “太阳公公出东方,到了傍晚挂西边。” “北斗星挂北边,家家户户门朝南。” …… 有的学生还搜到了其他版本的语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本节课仅就知识点而言,学会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空间感是学科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辨别方向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我们在钉钉群开设直播课,要善用直播的连麦功能,让学生参与互动教学,及时把脉学生的认知层次。比如“长方体的体积”一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探索的过程可分三步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思考过程。
整个过程,学生经历了由手“量”迈向脑“算”,并通过连麦功能分享自己的思路,对概念的理解从记忆水平达到了主体建构的理解水平。
线上教学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40分钟结束了,但是数学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教师可以结合线上教学内容,设计线下的探究活动,促进对知识的创造和深度理解。学生可以拍成小视频在线上分享,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关注同伴是如何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至于实践得出的结果,应放在第二位。 比如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克和千克”的内容后,我们设计了“一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充足时间来思考的问题,我把这个活动留做线下作业,让学生尝试研究,并记录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学生上传到群里的分享可以看到,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有的学生说用杯子一杯一杯地量,有的学生说先一把一把地抓,然后数出一部分再推算全部;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家没黄豆,上网查了一下,1克黄豆大约是2粒,推算一下1千克黄豆大约多少粒。 其实“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次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挑战与成功体验。要想得到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不可能一粒粒去数,而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依据才能推理出最终答案,要学会想得更深、更合理、更清晰、更全面。
虽然疫情给线上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但疫情激发智慧。只要我们不断改进线上教学方法,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和资源的交互,强调二者的融合,并通过任务驱动、个人创造、综合展示、反思与总结等多元的学习方式,一定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