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乡村小学教师自能发展路径探索——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中心小学万孝奎 崔亚 发布日期:2020-07-20 15:25:03 |
教育的发展变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名师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名师工作室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一种普遍方式。发展名师工作室符合教育的实际需要,它能丰富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现状,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效能,学校首先要确定乡村小学教师自能发展组织的共同愿景,确立群体的指导教师,订立群体组织运行的规章制度及评价反馈机制,打造组织运行的平台。 在上述基础上,应该如何有效地促进乡村小学教师自能发展?就其发展形式与路径,我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例如,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研究主题为“探索儿童的想象力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围绕这一主题,组内教师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研活动。 首先由全校语文组六对教师师徒背靠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六对教师根据不同年级选择六首不同的古诗,每两组课堂展示结束后,及时进行评课、议课,围绕“目标达成、活动开展、主题实践”等展开交流,并形成反思成果文稿,做到真教学、真研讨。同课异构,各美其美,他们精彩教法的演绎,扎实的理论指导,让青年教师“饱餐一顿”!可谓是“同课异构显智慧,教无定法各千秋”。 二、培养模式系统化,搭建多元平台促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培养方案
首先给团队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然后确立统一的愿景。接下来把这些愿景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用一个个具体的活动计划来落实,如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开展人员全覆盖、知识技能全方位的定期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培训,如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课程标准解读等培训。 3.跨校区合作,进行片区联盟
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乡村学校可以派送青年教师去名师学校跟岗学习。名师要事先摸清学员的需求,按需订制学习内容和方式。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并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针对同一篇课文,允许组员们课前交流,互相提建议,发散思维,最大化地激发学员的积极性。课后小组交流,所有组员都要积极发言,分享、交流心得。为了增强组员的学习效果,工作室特别设计了骨干教师跟岗实践,方便青年教师近距离感受名师带班教课的方式。
四、建立阅读共同体,在交流中前进
教师可以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成立读书团队,每学期应制订读书主题和计划,用自己的博客或者其他自媒体手段至少完成四篇读书笔记。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沙龙,要求教师围绕沙龙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校教师依托“和雅名师工作室”成立的“和雅阅读团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几十篇读书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要培养面向新时代的接班人,就必须严格要求教师走在时代前列,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 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我相信阅读团队里的教师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一定会越走越远。 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自能发展的形式与路径探索任重而道远。但不管怎么实践,都应该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平时抓教学研讨,引导教师做课题研究,以团队集体学习、同伴互助学习、自我主动学习为学习方式,以交流—提高—再交流—再提高的螺旋上升为基本宗旨。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定能不断加速。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