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邵琼 发布日期:2020-07-13 09:33:19 |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也扰乱了很多人的心情。面对突然改变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家长们忧心忡忡。由于长时间与孩子蜗居在同一个屋子里,亲子矛盾也开始不断升级。如何平复家长的情绪,教给家长正确的引导、教育方式?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作为第一批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点学校,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与学生顺利而充实地度过这一特殊假期。 一、家长学习不掉线 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培训平台能够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每周一,平台都会发布新的家长学习内容,学校德育处及时推送给班主任,然后由班主任邀请家长参与学习。
要进入培训平台,首先要注册。为提高家长注册率,学校和班主任各司其职,由上而下,层层递进。首先,学校成立项目专题领导小组,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实施意义、要求及运作,并进行责任分工,创建二维码;接着,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加入项目群,学习平台开通培训课程;然后,各班班主任生成班级二维码,邀请每一位家长进行注册。通过努力,目前全校家长注册覆盖率已达到100%,而且有很多家庭父母双方一起参与,通过“共同守护”,实现捆绑式学习。 2.保证学习参与率 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期间,平台每周为家长推送一位家庭教育领域的实践专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直播讲座。为保证家长学习参与率,学校德育处推出“评比学习型家庭”活动,并及时公布各班参与率排名情况;各班班主任则通过亲子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督促家长积极参与。通过双向助推,疫情期间,各班家长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参与率均在90%以上。平台还给家长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学习课程,鼓励爱学习的家长自由选择。 3.保证反思交流率 学习后的反思交流很重要,每次学习结束,班级家委会成员会第一时间在群内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班主任也会在群内组织一次专题大讨论。每一期学习结束后,各班家长上交一至两篇学习心得或实践感悟,在校园网“家长成长”栏内展示,供全校家长学习,并作为“家校案例”征集资料。
二、花样实践乐“宅家”
平台实践内容丰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栽一盆小绿植”“‘韭香’惊蛰”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碳酸饮料知多少”“家庭湿度监测员”等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增强;“春来家庭健身正当时”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居家健身计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给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增添了不同乐趣。 2.亲子关系变和谐 超长寒假让一部分家有“熊孩子”的家长感到头疼,长时间宅家相处的日子,亲子矛盾很容易一触即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了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因为实践平台中有很多亲子活动,如“家庭小魔术,让亲子时光更美妙”“我给长辈捶捶背”“‘韭香’惊蛰亲子烹饪”等,这样的亲子活动成功地调节了家庭氛围,缓和了亲子关系。正如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所说:“综合实践平台让我‘宅家’的日子终于不再灰暗,家里的笑声也多了,气氛也融洽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感恩,而我也学会了理解,亲子关系比以前和谐多了。” 3.学科整合享共赢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面很广,教师可利用课程统整的理念,活用实践资源,实现多种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体现活动价值最大化。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语文教师也可抓住契机,适时开展线上作文教学。 如五年级“韭香”惊蛰活动后,语文教师及时进行了线上作文教学;二年级“宅在家里认认梨”活动后,语文教师开展了线上编故事教学活动;三年级教师受此启发,开展了“春天,你好”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平台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教学实现了有效整合。除此之外,综合实践活动也与美术学科、科学学科、思品学科等进行了有效整合。 三、多元评价凝合力
学校加入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时间虽短,但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一些家长通过学习扭转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再一味地将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而且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家校共育平台帮助我们保证了疫情期间家校合作不缺席。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