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1期 总第5897期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1期  下一期
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迁市泗洪县东风小学 钱雅琼 发布日期:2020-07-13 15:06:39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互动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会呈现出较之以往更加积极的学习自主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并与教师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一问题应该成为当下探索的重点。
 

一、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互动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构建互动课堂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处于和谐恰当的教学氛围内,基于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观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与教师个人素养、学生给教师的印象以及学校教育环境有关,教师应该接受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对所有学生采取一成不变、毫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对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谦虚的美德;对进步不明显的学生,要给予适时的鼓励;不偏心任何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力股。


另外,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注意维系师生的感情纽带,如果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那师生关系就变成了单向的连接,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倦怠心理,激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将这种激情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建立,要在两者互相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坦诚的态度,用真诚和信任打动学生,同时教师作为师生关系中主动的一方,要发挥积极作用,主动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展互动


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欠缺思考或者思考能力薄弱的现象,学生对相同的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但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现象,恰恰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思考。利用有效的提问构建学生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也是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围绕相关的基础词句或简单的阅读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和讨论中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一诗时,课堂开始前,我会通过提问学生“假如你们现在离开了爸爸妈妈,你们会想念他们吗”等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思乡的含义,进而再扩展到课文中,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发掘作者在做诗时的心理变化。同时,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逐级提问的方式,若是一次性将问题抛给学生解答,学生不仅无从下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三、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巩固互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辅助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巩固互动的课堂。多媒体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时,我截取了一些相关的电影片段,播放给学生们观看,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历史背景,对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也有显著的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朗诵的教学形式巩固师生之间的互动,朗诵得当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一定程度上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互动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模式,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教学挑战。互动不是单方向的输出,师生只有共同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将互动课堂构建成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师生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师。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将构建互动课堂和小学语文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