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9期 总第5891期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9期  下一期
径草渐生长短绿 庭花欲绽浅深红——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施礼华 发布日期:2020-06-29 20:48:56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一个传奇。教育该如何让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呢?
学校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结合乡村实际积极研发“风吹麦浪”校本化课程,不断锻造和提升生命智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而不懈追求。


校本课程研发,让立德树人成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种人格。


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与协调下,学校组建了“风吹麦浪”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在一次次的学习研讨中,团队明确了校本课程的设计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宗旨,也明确了校本课程研发要体现学校地域特色和办学特色,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注重活动,强调实践和综合发展的原则。


学校被广阔的田野、遍地的庄稼围绕着,被淳朴的农耕文化浸润着,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有着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依托“小麦”这一乡土资源,让学生的童年浸润大自然的味道,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校本课程实施,让核心素养在活动中落地生根


校本课程的实施,最重要的是活动。离开了活动体验与探究,知识是无法转化为素养的。学生要经历实践的过程和完成特定的项目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从文本里获得结论。在小麦生长的季节里,带领学生走进田野乡间,看麦苗的翠绿,听麦浪的低吟,闻泥土的芳香,人与自然的融合如此美妙。


一、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田野,奔向乡村的诗行,闻一闻,摸一摸,都是大地的味道。邀请农民伯伯给学生讲解小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了解他们种植小麦的艰辛过程。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了热爱农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踏青活动后,再画一画麦苗的倩影,让乡土的气息扎根在心田。


二、好一粒神奇的种子


一粒小小的种子是怎样长大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塑料酒桶作为种植瓶,开展小麦种植实践活动,并做好小麦各个阶段的生长记录。通过亲自观察经历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学生了解了小麦“种子—秧苗—拔节—分蘖—抽穗—结果”的生长过程,在探究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快乐的小农夫


在麦子成熟收割的时候,组织学生来到田埂上,参观联合收割机收麦和人工割麦打麦的过程,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在割过的麦地里捡拾散落的麦穗,让学生在脚踏实地的体验中,真切明白“颗粒归仓”的真谛,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并以麦田捡麦穗的经历写一次体验作文。


四、巧手编织幸福童年


麦子收割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开展小麦秸秆的编织比赛,这是编织艺术的过程,也是编织梦想的过程。


五、感受机器的轰鸣


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轧面店、面粉加工厂参观,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学生亲眼看到面粉加工成面条、馄饨皮、饺子皮等的神奇过程。边观察边记录,幸福激动都写在脸上。再逛一逛面包店,品尝琳琅满目的美味,如蛋糕、面包等,在浓浓的麦香中,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麦子给予人类的恩惠。


六、舌尖上的面食


学生与麦牵手,共话“麦情”,吟诵麦花的诗歌,探究面粉的特性,寻找舌尖上的面食,去体验麦文化的无限魅力。组织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美味面食篇,了解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兰州拉面等千变万化、令人垂涎欲滴的面食;让学生带来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组成食品一条街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和师生一起制作各种美食,开展展评活动。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擀面条、烙饼、包馄饨、包饺子、做蛋糕⋯⋯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甜蜜的味道在心头久久不散。


感受麦文化,畅行在麦的王国。在这个生命绽放的季节里,我们走向原野,走向社区,走向生活,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生命茁壮成长,不断丰盈!


校本课程评价,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各项评比中默默生长


麦文化灿烂、永恒、魅力无穷,在亲近乡野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与麦亲密接触,用灵魂触摸大自然最淳朴的味道。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习不再拘泥于书本,让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回报这片土地最丰厚的礼物。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曾指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生命向前走来,课程是生命最深处的存在见证。成长是一件缓慢的事情,等待,积极地等待,静静地守望,在丰富的课程中,生命的花朵自会绽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