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9期 总第5891期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9期  下一期
德育的全域合力——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建设经验综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倪丽英 发布日期:2020-06-29 20:47:49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合力。只有三者协调一致、取长补短,真正形成全域合力,产生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以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的目标为引领,依托“‘农耕文明’儿童体验空间的建构”这一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家长资源,协同助力学生的必备能力锤炼和多种品格提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初步成效。


挖掘家长资源
助力课程开发


作为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评价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家长的参与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品格提升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努力挖掘家长资源,取得了家长的智慧支持和技能参与,为品格提升项目的课程开发添砖加瓦。


一、家长精英为课程开发建言献策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外部力量的协作,在品格提升工程开发之初,学校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一举措赋予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加强了家校沟通,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品格提升项目的建设得到家长的一致支持;很多家长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具体活动提供指导;也有家长凭借专业特长、职业优势,为物型场馆建设建言献策。


二、家长专家做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支有专业技能的指导教师队伍,而家长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农耕文明”儿童体验这一板块,学校围绕“育桃、品花、种菜、研物”四大主题开发了24个主题学习活动项目,学生可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和合作伙伴,进行感兴趣的体验探究。然而,学校很多年轻教师没有从事农事活动的经验,这时,一些有专项技能、有空闲时间、有参与意愿的家长纷纷加入了社团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依托家长力量
推进农耕体验


家长们的热情支持、积极参与,使“农耕文明”儿童体验空间的建构顺利推进,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在校内外的多彩“农耕文明”体验活动中,家长们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一、组建家长志愿队伍


开学伊始,低年级的家委会牵头组建了由每班5名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并举行了成立仪式。他们悉心指导“微农场”里班级方桌田的选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活动。家长志愿者的倾情指导,使学生在经历种植、管理、收获、义卖、赠送等体验的同时,对农耕文明更加了解,对自然百科更为珍爱,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感知和热爱。


二、倡导家庭亲子体验


“农耕文明”儿童体验活动更倡导校外拓展,意在创造家庭亲子农耕体验。每逢双休、节假日,周边的“田园东方”“天蓝地绿”等生态农庄,总活跃着藕小人的温馨身影。学校举办“创意小种植”比赛,36个班级呈现了班级评选的10件别具匠心的参赛作品。那创意的器皿、别致的造型、精致的植物都令人惊叹连连。透过眼前的一件件创意种植,我们仿佛看到了家长和学生智慧交流、协同种养的温馨历程,看到了他们收获满满的幸福笑靥。


吸纳家长参与
构建多元评价


“农耕文明”空间的架构为儿童体验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农耕文明”儿童体验为儿童基本品格的养成提供了活性土壤,“农耕文明”品格养成评价则是儿童品格养成的有效促进机制。家长的参与,为学生的“农耕文明”品格养成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品格提升。


一、“农耕文明”档案袋


在“农耕文明”品格养成评价这一板块中,学校建立学生“农耕文明”体验档案袋,及时记录学生参加“农耕文明”体验活动的过程与成果。在诸多校内外活动中,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言行表现和内在品格的闪光点,适时给予支持、赞许、表扬和激励。期末进行档案袋展示评价时,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自信和收获的喜悦。


二、“农耕文明”游学证


师生和家长共同设计的“农耕文明”游学证是全员评价的有效机制。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盖一个金色“农耕小达人”章,表现良好盖一个银色“农耕小达人”章,表现一般盖一个蓝色“农耕小达人”章。在每次相关的体验活动、探究活动和自主活动结束后,作为指导教师的家长及时按评价标准在每个学生的游学证上做好星级评定;学期结束时,他们不辞辛苦地根据学生的学期综合情况做好“农耕小达人”的等级评定。


期末在评选班级“农耕小达人”的基础上,还通过微信投票评选校级“十佳农耕小达人”。同时,在期末单项奖中增设“农耕小达人”奖,在校内公示“农耕小达人”奖和“十佳农耕小达人”名单,在休业式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这在全校掀起了热潮,激发了更多学生、家长参与体验活动的兴趣。


三、建构“互联网+评价”模式


学校尝试建构“互联网+评价”模式,将学生参加“农耕文明”体验活动的过程与成果作品,通过微视频、美篇等发布到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向广大家长、社会宣传学校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效、成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接受家长及社会评价的过程中汲取再成长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在品格提升工程的建设中,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凝聚家校协同合力,引导学生在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书本的间接经验、超越封闭课堂的学习中,亲自感知、亲历体验、亲悟成长,逐步培育、提升了他们勤劳节俭、坚毅担当、自律乐群、自主创新等多种品格。这是令人兴奋的育人资源载体的创新,更是德育模式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成全了学生,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