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8期 总第5886期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8期  下一期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谢艳振 发布日期:2020-06-15 17:54:0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下面笔者以“添加炫酷文字”一课为例,谈谈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策略。


一、情境引入,明确任务


教师播放微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图片添加炫酷文字?如何给图片添加炫酷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为: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给图片添加文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随后教师出示该节课学习任务:完成“爱校、爱家、爱国”三个主题作品。


二、活动引领,技术为梯


任务一:21中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求真、求实、求异、求新”的校训文字格外引人注目。请以“我爱我的学校”为主题,选取素材图片,添加主题文字。


教师讲授本节课使用文字工具为图片添加文字的具体过程,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设置具有立体效果的文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完成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复制文字图层,改变文字颜色和位置可以实现。


教师提问: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实现文字的立体效果吗?由此引出能为文字呈现立体效果的利器——图层样式。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完成,在操作过程中“新建样式”,告诉学生在任务二中去发现。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为:实现文字的立体效果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复制图层,改变图层位置和颜色,实现文字的立体效果;二是应用图层样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


任务二:近些年,天津变化巨大,美丽的天津之眼、高耸入云的天塔、一座座高架桥⋯⋯请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选取素材图片,添加主题文字。


学生根据微课资料完成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1.回答任务一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新建的样式去了哪里)。2.文字图层为什么要栅格化?


学生根据微视频完成作品,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为:通过“窗口—样式”一键应用现成的图层样式,学生自己也可以新建样式,明确图层栅格化的意义。


任务三:去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以“我爱我的国家”为主题,选取素材图片,添加主题文字,完成作品。


教师提供图片素材和实例,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大胆创新。学生根据作品评价量规表完成作品。各小组评选出优秀作品上传到教师机,师生共同评价。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为: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图层、滤镜、变形工具等实现文字特效。引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求,合理恰当地使用技术,能根据作品评价量规的要求去制作、评价作品。


三、发散思维,总结归纳


通过三个任务的学习,总结归纳为图片添加文字的步骤。对一个作品,我们要从思想性、技术性、艺术性、视觉性、创新性等方面去综合评价。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为:总结归纳为图片添加文字的步骤、实现文字特效的方法,学会根据表达的需求合理恰当地运用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师提出问题:手机上的图像软件能添加文字吗?你使用过哪些图像软件?学生举例美图秀秀、PS等。教师介绍一款为照片添加文字的App:黄油相机。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技术已经不再是我们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未来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人才的社会,同学们要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与创新。同时,我们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做恶搞图片,从网上下载图片使用时注意版权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与创新,以及要具备相关的信息社会责任。


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策略的提炼


1.坚持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师以“爱校、爱家、爱国”为主题设计三个情境学习活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引导学生知道有国才有家,要做爱国青年、有志青年。


2.秉承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量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设置分层任务,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任务一后,任务二由学生学习微视频资料后自主完成,而任务三教师给学生提供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料以供参考,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合作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完全放手,真正让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创作。


3.遵循思维发展的育人规律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引导,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教师在本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把该课的学习活动贯穿起来,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计算思维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总结归纳环节由学生归纳为图片添加文字的步骤,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4.营造人文关怀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尤其给予学生心灵、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教师在课堂伊始播放带背景音乐的微视频,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评价环节中,教师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对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让学生乐于接受;二要以名言警句的简易书签作为物质奖励,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三要利用人人通系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过程性评价。


5.培养社会责任的育人意识


信息社会责任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信息技术并无善恶之分,使用者的意图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后果。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这样既能有效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信息安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