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E教河南·校园风采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5期 总第5868期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5期  下一期
青年校长助力乡校蝶变——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宋小楼小学发展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永强 发布日期:2020-05-04 15:24:52

薄薄的晨雾如同轻纱,笼罩着虞城县城郊乡宋小楼小学(以下简称“宋小楼小学”)。在和煦的晨光下,校园显得温馨而美丽,整个村庄也因为宋小楼小学的存在显得格外有活力。


宋小楼小学地处虞城县城郊边界,原本是虞城县城郊乡最偏僻的教学点。近十年来,虞城县很多乡村学校普遍萎缩甚至被淘汰,但宋小楼小学却逆势崛起,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校长郝明杰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宋小楼小学1997年被虞城县原教育局定为第一批教学点,当时的学校教室破旧、校园狭小、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教师愿意去任教,师资力量薄弱。2008年,宋小楼小学的发展进入了最困难的阶段,老校长退休,在校学生不足百人,学前班学生由九名任课教师轮流看护。学校围墙倒塌,教室窗户没玻璃,教师只能从家里拿来塑料纸,钉在窗户上抵御寒风。
 

青年教师郝明杰临危受命,担任校长一职,他满怀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的决心,给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不办好学校不罢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学校缺教师,他就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师和体育教师;教学环境需要改善,他就尽力把有限的办公经费用到实处,为省钱周末他还为学校义务干活。他的赤诚和真心感动了全校师生,大家开始信任并支持他。教育界同仁也被他的精神感染,一部分教师慕名自愿到宋小楼小学任教。
 

建校舍,汇名师,立校训,树校风,郝明杰一步一个脚印,把理想变成现实。2013年秋,郝明杰为扩大学校生源,稳定学校发展,创立了校办幼儿园。刚开始,困难重重,资金入不敷出,郝明杰没有放弃,而是引进先进教学设备,高薪诚聘优秀幼师,改善办学环境。通过不懈努力,现在宋小楼小学的学生人数已达300多人,幼儿园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在郝明杰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不求回报、乐于奉献,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学校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2018年和2019年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宋小楼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虞城县各中学脱颖而出,当他们学成归来寻访母校、感恩教师时,朴实又充满激情的话语如同阳光,温暖着所有人。


宋小楼小学不仅留住了当地适龄儿童,而且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学生。2017年,宋小楼小学的发展得到了虞城县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府拨款新建两座教学楼,帮助容纳更多学生。
 

“越努力越幸福,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郝明杰常说的话。为了宋小楼小学的发展,他拼尽全力。“服务社会,报效家乡,办好一所学校,腾飞一方百姓”,他为当代乡村青年树立了榜样。
 

当下,宋小楼小学蓬勃发展,校园小巧精致,教学楼焕然一新,教室窗明几净,走廊里布置了大量的书画诗词作品。教师们教得舒心,学生们学得愉快。曾经落寞的教学点,如今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人心齐,泰山移。宋小楼小学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教体局的支持,更离不开郝明杰致力于本土教育的决心,是他带领着一个能拼搏、真奉献的教师团队,让一个农村教学点一步步有了长久发展。


只有一个真抓实干的校长,才能打造出一所好学校;只有一个全心全意为学生未来考虑的校长,才能让一所学校变得有价值。从来没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愿意替我们负重前行。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只不过有人愿意为我们日夜操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