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5期 总第5868期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5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课堂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春市朝阳区教育信息中心 曹楠 发布日期:2020-05-04 15:13:50

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融入到设定好的活动中,这个活动有鲜明而独特的主题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且这种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体系和教学时空限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等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世界,以准确和开放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认知世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最为重要。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便于一线教师运用到课堂之中。
 

一、侧重教材分析是基础
 

教材内容是教学大纲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因此,在教学之前应首先分析教材。主题活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与活动内容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在教授“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单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动物为主题制作电子小报,学生喜欢的动物不同,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教师如果不是十分了解就进行粗略的回答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性和科学性错误。因此,在实施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活动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二、关注学情分析是前提
 

由于教材的体例限制,编者不可能列出所有的主题活动内容供师生选择。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感觉教材中的主题内容不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更换教材中的主题内容。例如:在教授“网页制作”单元时,可以把主题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娱乐、卡通、机器人等。
 

三、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信息技术课
 

绝大多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中小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并将信息技术学科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一。尽管许多学校把它独立出来作为一门学科来教,但它始终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师生们利用它、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教与学提供有效的帮助。所以,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要融入服务意识,使学生为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学习幻灯片制作软件PPT时,可考虑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融合。
 

四、主题活动要贯穿始终
 

对于章节中的课,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和任务的时候可以适当淡化活动任务,可以在一个大的活动任务下,具体设计并完成一定的小任务,看作是大的活动任务的分解任务。例如,在学习“搜索引擎”这一知识时,笔者这样设计了导入的情境:“孩子们,想知道你们自己在互联网上有多大的影响力吗?”学生心里泛起了嘀咕,“影响力”“知名度”,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学生们都好奇地看着我,“请同学们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搜索框中输入自己的姓名,按‘回车’键,就会显示出搜索的条目,条目的数量如果小于10,说明你在互联网上是个新人;若大于30,说明你小有名气;若大于300,说明你名气不小了;若大于3000,恭喜你现在是互联网上的名人了”。在情境任务的刺激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作了很好的铺垫。
 

五、注意双基的落实
 

以“任务”或是“活动”为线索进行课堂教学已经变成中小学信息课中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很多地方在编制教材的时候都采用“任务驱动”或是“主题活动”的体例。但是,这些教材无论从目录还是标题上看,都很难辨别出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不能从单元名称中看出知识体系,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都被湮没在任务或是活动中,学生难以归纳知识点,更难以自己构建知识。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学生“上课就会,回家就忘”,看着教材会操作,抛开教材就无从下手,这就是典型现象之一的“为了任务而任务”。
 

第二个典型现象是学生熟记了活动过程和详细步骤,却掌握不了支撑活动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这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追根溯源,是对“任务驱动”与“主题活动”原意的不正确理解与应用造成的,过多地夸大了“任务驱动”与“主题活动”的作用,忽略了学科知识的连续性。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主题信息技术课,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导课(播放志愿军军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与“抗美援朝”有关的资源)、拓展(教师展示讲解“抗美援朝”的前因后果)、评价(学生谈体会,教师总结)。听完这节课笔者很困惑,从学生角度来说,没有收获任何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从教师角度来看,也没有向学生传授任何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双基”没有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没有体现。笔者所在的长春市朝阳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允许用单独的主题活动名称来命名,教师多采用信息技术知识点和主题活动主副标题的方法来命名,这样就能避免学生上课的时候不知道这节课的信息技术知识点。
 

事实上,不管是主题活动设计还是任务驱动设计,都不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亘古不变的教学方法。当教师面对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堂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时候,应适时作出改变,避免出现唯“任务驱动”“主题活动”而是的误区。做好学情分析、科学的选用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合理恰当地在完成主题活动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课堂教学,可以极大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生命和活力,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