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5期 总第5868期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5期  下一期
家校共育助力成长——松原市乾安县第七小学学用结合推动家校合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海东 邵奎林 发布日期:2020-05-04 15:00:13

自2018年11月起,松原市乾安县第七小学积极依托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引导家长了解家庭教育,提高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度,共助孩子成才。
  

乾安县第七小学校园面积16000余平方米,校舍面积235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师38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教学班10个,学生223人。学校领导及教师潜心教育研究,全力追求高质量的办学方式,扎实推进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同时,不忘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工作。
 

学校于2018年11月加入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在项目启动会后,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家校共育领导小组,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摸石头过河,初步探索家校合作之路
 

项目开展初期,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以及家长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模糊,造成了家长对项目有抵触心理,不愿意配合,在注册期间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领导小组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宣传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经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家长们逐渐了解了家庭教育的概念,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目前,学校“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家长注册196人,注册率达88%;教师注册13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学校很多孩子的监护人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对智能机的操作不熟练,限制了各种活动的开展。另外,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解读社会实践活动,限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完成率。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首先看懂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然后在家长微信群对活动内容进行解读,并在观看专家直播后一起交流本节讲座的心得,集体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积极组织家长收看直播活动,每期直播前,班主任都利用微信群通知家长。
 

总结经验,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乾安县第七小学在不断实践中深刻地理解了这句名言,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为使家校共育工作更有实效,学校领导共同探讨,研究出了进一步的推进方式。
 

建立班主任考核机制,提升教师家庭教育专业水平。由于学校加入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时间不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为提升教师家庭教育素养,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学校设定考核机制,定期对班主任进行考核。
 

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家长家庭教育配合度。通过学校前期对家长进行的宣传讲解,家长已经认识到培养优秀的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的事情,父母不仅要当好一个家长,还要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线下,学校继续采取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学习教育;线上,学校通过家长微信群、平台互动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接下来乾安县第七小学计划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家长的距离,增强家庭幸福感。
 

目前,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积极行动,砥砺前行,继续探索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