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5期 总第5868期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5期  下一期
网络学习空间让语文作业更高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 李静宇 发布日期:2020-05-04 10:52:48

减负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话题,多年来,教育者一直在减负的道路上苦苦探索。课后作业就是减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课后作业占用了学生很多时间,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自从有了“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语文作业的布置与完成都变得更高效、更轻松了。
 

一、网络学习空间让朗读作业有声可循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做出了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朗读的“保底工程”,读得有感情是朗读的“上层建筑”,上不封顶。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悟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情感活动,是一门用心来表达的艺术。
 

以前,教师课前布置的课文朗读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形同虚设,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朗读作业进行一对一的检查,检查的唯一方法就是家长签字,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如今,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与推广使这样的困惑迎刃而解。网络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朗读能够落到实处,人人参与,人人有提高。在网络学习空间完成朗读作业,学生可以先根据教师上传的课文音频进行反复听读,得到专业的示范,然后模仿,随后将自己朗读的课文音频上传到空间。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手机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有了学生课前对课文的朗读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针对共性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课时,教师通过听读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风号浪吼”中“号”的字音读得不对。在课堂上,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重点讲解多音字“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句子断句、语调等进行指导,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学生可以参加网络学习空间的“每日悦读”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能够提高语文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坚持,学生的朗读一定会充满生机、充满情趣、充满灵性!


二、网络学习空间让背诵作业有影可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告知我们读书要读懂、读透,这样下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犹如神助一般。古往今来,背诵都受到重视,而背诵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背诵篇幅有了明确要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也明确了背诵篇目。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让所有学生都能对背诵篇目如数家珍的效果呢?网络学习空间无疑是一个好帮手。
课堂的时间终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有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文本、品析感悟的时间,有众人齐背的时间,却无法聆听每一个学生的背诵,这对有些学生来说不免有些遗憾。网络学习空间便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将课文的背诵段落布置在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回到家中将背诵的视频回传到平台。学生的背诵视频不仅可以让教师听到学生背诵是否流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早自习带领学生背诵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将背诵的视频上传空间。古人道:“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性、灵秀,提高人的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能使人脱离庸俗低级趣味,在生活中更加文明和高雅,同时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三、网络学习空间让实践作业有图可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标要求,同时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实践性作业。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实践性学习,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为了更好地落实,我在网络学习空间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生豆芽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将豆芽的变化拍成照片上传到学习空间。这样的实践作业能达到家校共同参与学生学习的目的,空间中所留存的照片又为教师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提供了较好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布置“寻找秋天”语文实践作业,学生可以拍照片、录视频、唱歌曲等,看着学生回传到空间中的金黄的玉米垛、透着阳光的枫叶、忙碌的小蚂蚁等照片,我备感欣慰。语文的课堂不仅在学校,更在学生们喜欢的大自然中。我们与其在课堂描述秋天,不如放手让学生走进秋天。
 

语文的源泉是生活,而语文教学是生活的体现,只有让语文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让语文在生活中延伸发展,用生活将课堂知识、课外知识连为一体,语文方可闪烁它独特的光芒。
 

四、网络学习空间让分层作业有的放矢
 

很多语文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进行了研究,但往往忽略了知识的反馈是取决于作业设计的。
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存在一刀切的状况。但分层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会给教师批改作业带来不便,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自从有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帮助,分层作业的布置就变得容易很多。我们可以将班级的学生从能力、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作业的选择。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训练点是复述课文。在讲授后,我在网络学习空间留了这样的分层作业:1.从所学的课文中选取1—2篇课文进行复述。2.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复述。3.在小组内开展复述故事竞赛。作业有了可选性,学生纷纷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并积极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在期末整理复习阶段,课堂上,教师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过关训练。班级中对字词掌握不好的学生,我们就可以单独留字词方面的作业;对古诗默写掌握不好的学生,就练习古诗,从而避免学生进行重复、机械的练习。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而不应一味地排斥。正如大禹治水一样,我们应该在疏导和利用上下功夫,让网络学习空间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