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北市袁庄实验学校 毛磊 发布日期:2020-01-13 16:48:44 |
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的革新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动画视频等完美地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简单,课堂气氛轻松而愉快。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呢?在这里我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春天,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带着各种食品,伴着轻快的音乐,来到郊外游玩,这一情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把6个苹果、4块面包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杯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多媒体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轻松地达到了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继而抽象概括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成单位“1”。利用多媒体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到若干份,然后得出“分数的意义”。这样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又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我制作了有运动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将许多个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以直观的运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不同的运动现象,根据运动的不同分类识别旋转的位置。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旋转的运动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分类等系列活动中获得了新知识。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将抽象化为直观形象,易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练习形式,使得原本单一、枯燥的习题练习变得活泼、生动。例如,在进行“加减运算”学习时,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一起玩耍,每个小动物都带上一种水果,如葡萄、苹果、香蕉、梨子等,在进行游戏后,根据输赢情况把自己手中的水果送给赢的一方。这样,到游戏结束,每个小伙伴手中的水果数量不尽相同。这时,教师要求学生们计算每个小动物手中应有的水果数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教学手段,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促进学生愉悦、高效发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其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化抽象为具体形象,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节省了教学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了“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要更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有趣、丰富而多彩的知识海洋里自由地、快乐地茁壮成长!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