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2期 总第5832期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2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家庭课业辅导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 刘超 发布日期:2020-01-13 16:25:34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互联网、电子设备等信息手段已经渗透到家庭课业的发布、完成、评价等各个环节。信息手段的植入,究竟对课后学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一、互联网下家庭课业辅导中的利弊
  

作为资源承载平台,互联网给作业设计和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业设计可以更趋个性化,体现趣味性;海量的音视频资源为语言类学科提供了模仿和跟读的典范,形象的动画模拟演示能直观地分析数理学科的解题过程。此外,网络中高效具象的沟通手段,为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和合作分析能力的提高搭建了桥梁;而数据处理及分析平台,给教师查漏补缺、把握学情提供了可靠依据。
  

互联网在为家庭课业辅导提供高效便利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学生的课业责任意识逐渐淡薄。当信息化手段成为部分作业发布和收集的方式之后,学生习惯于依靠网络完成作业记录和部分作业的上交,本该由课堂有效时间内提供的信息,完全依靠互联网平台发布到家长手机上,学生的责任也就演变成了家长的责任。


其次,独立钻研能力削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虽然能从网络上获取答案节约时间,但是也就放弃了攻坚克难、独立思考的机会。
  

最后,家庭课业的辅导过程就是师、生、家长互动交流的过程,电子作业的上传及高效的电子作业批阅,都会或多或少阻碍这种师、生及家长互动,削弱课后作业除学业巩固之外的教育意义。
  

二、家校共育,正确运用互联网辅助家庭课业辅导
  

1.重视家庭陪伴
  

首先,保证家庭陪伴时长。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自信心的提升,与家庭陪伴的时长呈递增关系。在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自律和自控力不一,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的策略也不同,幼儿及小学中、低学段的学生,更偏重于习惯养成和教育引导。笔者认为,中低年级学生需要保证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课后陪伴;高年级的学生,在其习惯基本养成、思想相对成熟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到1个小时,但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责任和自律意识的引导。
  

其次,稳定的陪伴者。课业指导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学业指导,更是家庭情感交流的契机。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拓展学习时,学生需要有更稳定明确的理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信息化工具;更值得信任的陪伴者,指导他们看待新事物;更有效的监督管理,帮助他们规避互联网中的不利元素。因此,长期作业辅导的陪伴者建议稳定在两人以内,并执行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
  

最后,有效的陪伴指导。家长的重要作用在于习惯培养、参与探究、反思引导。家长应该以陪护监督者的身份,准确把控上网的目的、时间、内容,以避免孩子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在孩子找到突破问题的关键点时,家长要引领孩子做好解题过程的反思,将关注点从题目的答案中解脱出来,形成有价值的自我成长和提升。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规范作业的发布、收集、评价方式。书面作业应在课堂内布置完成,由学生自己记录誊抄;实践作业可以利用夕会、班会等时间布置,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家长说明;作业收集尽量以纸质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其次,把握作业内容的特征。一是可操作性,作业的设计要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能辐射班级内所有家庭。如果创新型作业过度依赖信息设备,拔高了家庭实践的标准,就应该尽量以动手方式代替。例如,将幻灯片动画、电子小报作业改成制作手抄报、创作动画绘本;要求用3D打印制作主题,可以变成用黏土或者软陶设计等。二是有针对性,信息手段作为承载平台的作业,应该偏向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比如程序设计、机器人、科技创新;而人文、艺术类作业,应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减少信息类手段的影响,如绘画、演奏等。三是符合年龄特征,作业中信息手段的应用成分,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来综合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依赖比较重,不建议在作业中应用互联网平台;中年级学生可以适当鼓励在10~20分钟时间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等;高年级学生可以借助信息设备进行简单的朗读录音、文本编辑等。
  

最后,注重反思的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努力,综合分析,知识迁移找到作业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校在作业布置时,不妨让学生同时记录下对思考过程的体验,在难题错题旁进行标注,更多地体现主观意识;教师在批阅和反馈时,要更注重主观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的成长体验。
  

3.树立正确的观念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业辅导,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准确把握信息手段在课业辅导中的定位。
  

首先,互联网平台是资源获取手段。大数据和云平台为教育提供了资源承载的平台,教师及家长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学情,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业状态;学生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学习理念。互联网还能起辅助释疑的作用,但是要特别注意把握互联网的“辅助性”“工具性”等特点,避免产生依赖。
  

其次,互联网平台是沟通联系桥梁。让网络平台成为家校联系沟通的纽带,有利于学校教学理念和思想的传播,家长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家校合力推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提升。
  

家庭课业辅导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应对的课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有效的陪伴、规范的引导、正确的观念,是学生课业的有力保障;只有家校携手,加强习惯的培养,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反思和实践体验,才能保障家庭课业应有的效果,真正起到提升和巩固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