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2期 总第5832期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2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方之珠》三次教学差异反思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 王怀中 发布日期:2020-01-13 10:56:18

2018年9月,我们启用了苏教版新教材。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均是说明文,分别是《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新教材中的《东方之珠》与老教材中的版本一字不差。


对《东方之珠》一文我进行过多次教学,最早的一次和最近的一次相隔约20年。对文中第三自然段的认识及教学的变化,体现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东方之珠》一文的三次教学,每一次都有不同,透过这些差异,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


一、《东方之珠》第三自然段三次教学概况
 

《东方之珠》主要介绍香港的沙滩、公园和街市。第三自然段原文为:“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1.前两次教学照本宣科


首次进行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没有任何疑问,摆出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势,告诉学生第三自然段条理清楚,要点抓得好,从第二句中的“经常”“正在”两个词中,不仅能看到常见的香港公园景象,还能看到当天的景象……那时,我在课堂上的话特别多,教学盲目性大,习惯照本宣科。


六年前再次面对这篇课文时,我初步认为这个自然段存在问题,也许是考虑到统考要围绕教材转,改动教材中的词句会得不偿失——苏教版旧教材还要求通篇背诵本文,所以我没有想太多,教学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改变。


2.第三次教学初见个性
 

今天,当再次推敲文中第三自然段的词句时,我在教学中对其中的词句进行了大胆修改,大概如下。


生读《东方之珠》第三自然段。
 

师:我与同学们商讨一件事,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这句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那我们将后面的几句话如何改动才贴近中心句?
 

师:“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这句话中的“正在”是否该换一换?若换,换成什么词贴近中心句?


生:换成“经常”。


师:好!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拉萨的天空》和《庐山的云雾》,这两篇文章我强调了它们什么特点?


生1:不可像有的文章一样写事件。
 

生2:不写事,一定要远离故事性。
 

师:说得好。有的文章要远离故事性,有的文章需要故事性。过几周,我们要写“留言条”,也是要远离故事性。


师:文章越改越好,我看这个自然段还可改改。


生:改改看。


师:(让学生看改过的视频)“那里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湖上,有几只海豚和海狮经常表演节目: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嬉水跳跃,游客常常被逗得开怀大笑。”


生:改得好。


师:我们可动笔,将文中的“正在”改为“经常”。将“经常表演节目”后面的句号改为冒号。


师:我们还可用自己的语言多做改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试试。


二、缘何改动《东方之珠》词句


对第三自然段的后两句是否有问题,我曾与几位教师商讨过。我们虽然没有达成共识,但我还是认为它存在问题。


张说:这一自然段中“正在”进行的表演,是当天看到的表演,不是说能“经常”看到的表演,“正在”就是“正在”,不能改为“经常”。
 

我说:说明文举例,就要举常见的、有代表性的,不要特殊的。


李说:“正在”进行的表演,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常见”的,联系上下文,不言而喻。


我说:教师都难确定“正在”进行的表演是否是“常见”的表演,怎么能让三年级小学生不言而喻,认识说明文的特点?若这是“常见”的表演,我看至少要在其后加上“这天看到的表演,是常见的表演”。


1.关注教学系统性
 

近些年,我的习作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较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故事性”一词,这个词对我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之前课文的教学中,我运用过这个词语,努力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在前两篇说明文教学时,数次提到“这类文章有特点,远离故事性,语句很平实”。


教语文很简单,我很赞同这一观点。“简单”是针对多讲、滥讲提出的。语文要精讲,需要教师的言语更有指导性、系统性,给学生较多独立学习、思考的空间,我改动课文词句,不是要多讲,而是关注教学的系统性。
 

我对刚进行习作练习的三年级学生很少谈文体,极少用“记叙文”“说明文”这样的词语,但我心中对其风格的划分十分认真。我用“故事性”一词,是要为以后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让学生认识“记叙文”“说明文”等特点奠定基础。这次改动《东方之珠》中词句,是要其文与前两篇说明文一样,成为“说明文”的好例文,有利于学生以后揣摩领会、模仿运用,也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2.重视“生本”教学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早到了俯下身来靠近学生的时候了。我曾写下这样的话警示自己:“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持相对真理观,鼓励学生质疑、超越,进行‘人本’‘生本’教育。”如此改动课文中语句的教学,其实也在鼓励自己主动运用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给学生更多尊重。


三、修改教材词句教学反思


再看第三自然段中“那里的海豚、海狮正在表演节目”这句话,我想,假如原文作者是将其中的“经常”误写为“正在”,即出现笔误,或其认为我的修改更好,完全理解并赞同我的修改,那我曾经高高在上,对学生口若悬河、完全不顾说明文“常用中心句”“语言平实”“写常见现象”等特点的教学,反思起来多少会产生羞愧之感。但《东方之珠》一文在众多教师面前呈现多年,难见教师对其质疑、修改,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


1.不可仰视教材,不爱探究


针对《东方之珠》第三自然段是否应该修改的问题,我曾找多位教师讨论,从兴趣的角度看,有以下三种情况:


兴趣很浓,积极思考,一般很快发现问题。
 

兴趣不高,稍做思考,认为没有问题。


难见兴趣,脑子不动,认为教材绝对没有错。


后两者,尤其是脑子还没有动就表态的,其写作能力、阅读习惯与兴趣很浓的教师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差距,折射出实际教学中较多教师对教材总是俯首帖耳,不能主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这差距,也可见有的语文教师不能重视教学相长,可能他们直至退休也没有写过一篇自己满意、他人认可的文章。
 

2.灵活教学,常作反思
 

西方的小学、幼儿课堂教学总体上有这样的特点:具有灵活性、个性、开放性。他们重视对小学生、幼儿的鼓励,重视“玩中学”。对教材,他们也不像我们一样视其为权威。比如,美国中小学只有大纲作为依据,国家没有权威固定的教材。他们对教材的选择运用,表现在学校、教师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呈现出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不同教师的不同想法。
 

对比西方,我们可做反思,提醒自己要扬长避短,不要忘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应死扣教材教学。
3.正视教学困境,通力克服难题


应试教育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不言而喻。它不仅毒害学生,也是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沉重枷锁。课改多年,仍见家长向教师要分数,仍有基层管理者要求教师的教学“短期见效”,教师似乎只有做好“教书匠”才问心无愧、“形象高大”。不可否认,这是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面对的客观困难。在客观困难面前,教师们也需要相互提醒,多从主观上找原因,讲师德,立师德,探究、运用新课程理念。
 

我们的国家需要新课程理念,需要生本教学。我与很多教师一样,都有着美好愿望,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正视眼前的困难,认识到运用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并敢于突破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是相信只要我们联起手来,各尽一份力,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